郭尚先帖学观及其书风研究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taw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郭尚先是清代中后期的帖学书家,他的一生横跨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其人深受嘉庆和道光皇帝赏识。他品学高卓、仕途清廉、与禁烟英雄林则徐是莫逆之交。乾嘉时期为帖学鼎盛时期,嘉道年间碑学逐渐崭露头角进而占据书坛主导地位,人们开始忽视帖学的存在,转而对碑学热心追捧,郭尚先正处于碑帖交替的大环境中。郭尚先既体验了帖学书法的兴盛,也感受到了碑学书法的刺激,终其一生恪守帖学。在帖学与碑学相碰撞的局面下,郭尚先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帖学观并坚定的在帖学道路上进行书法实践。郭尚先在纯帖学观念的视域下对历代名碑佳帖以及收录不同刻帖的丛帖进行了一番言近旨远的品评。故在第二部分,从贵先立品、取韵求变、勤学思辨、实践天分四方面阐述了郭尚先的帖学观。郭尚先在帖学中的实践,通过识辨优劣、详论丛帖和以帖审碑三方面体现。在对帖学的坚守中郭尚先师法古人,以二王一路的帖学大家作为了取法的重点对象。其次,通过对郭尚先书法作品的整理,探究其行书与楷书的艺术风貌和作品形式各异,这也增强了清代书坛的可观性和多样性。郭尚先行书体现出延绵洒脱,醇厚宕逸,简静闲雅的风格特征,郭尚先楷书风格呈以唐为重,宽绰俊秀的风貌。最后,郭尚先在书法实践上有很足的功夫,从艺术价值、文化价值两方面都体现了郭尚先书法价值。郭尚先是帖学书家中理论和技术的双向发展的学者,郭尚先书法艺术对当代书法在学术同进和学法取上的方面有重要的影响与启示。通过以上内容佐证郭尚先对帖学注入的情感和心血,并尝试将其独特的帖学观运用在书法实践中。
其他文献
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素材,以真人真事为纪录对象,真实性是纪录片的第一特性。纪录片创作,尤其是纪实风格的纪录片通常采用同步纪录来体现真实感,同时为了增强纪录片的可看性,也需要依靠纪录者的艺术加工来体现故事性和艺术感。其中,“寻找模式”便是纪录片创作者经常采用的一种叙事技巧。纪录片内容的呈现,通常需要寻找到一个“目标”,即导演在拍摄影片想要达到的拍摄目的,由此衍生出不同的“寻找模式”。这里的“寻找”并
学位
剧情短片作为一种新型影像样式,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与融媒体的广泛应用而产生的,时至今日,在各大平台已趋于海量。剧情短片无论在其制作模式、传播途径或接受群体上,都呈现出自成一派的特征,具有成本低廉、体裁短小、播映便捷、互动及时等特点,引发全民参与,它更以精悍的叙事格局,赢得了大众的喜爱,观众利用碎片时间进行观看,放松的同时也能够对故事快速做出审美判断,甚至进行深层次的审美鉴赏,基于此,对剧情短片
学位
钱瘦铁出生于十九世纪末,是近现代书法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艺术方面有着独特的风格特色,“书画印”三绝。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的艺术在当代尚未受到相应的关注。钱瘦铁以隶书见长,他的隶书以章法取胜,开创一代新风。本文通过对钱瘦铁隶书的研究来看其整个的艺术风貌,以一及多。借由他的隶书贯穿整个书法脉络乃至艺术发展脉络。钱瘦铁隶书上的创变离不开自身性格特征及独到的艺术创变思维,他的艺术精神和创新理念对于后来学书者
学位
中国瓷题材纪录片是具象化的中国文化的影像文本,随着纪录片创作理念的提升,瓷题材纪录片的创作手法更为多元化,纪录片导演不断尝试改变叙事手段,从不同空间挖掘瓷以外的深层内涵。人们对瓷题材纪录片的关注不仅限于瓷作为单一的器物所呈现出来的视觉美感,而是挖掘超越瓷本身的影像背后的文化,在展现中国人精神面貌的同时,传达出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天地观和人生观,阐释出中国人的人生哲学。以创作《定瓷寄》为起点,笔者对纪
学位
溥心畬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书画家与收藏家,与张大千合称“南张北溥”。清末民初,随着西方艺术的传入,新的绘画形式给我国当时的传统绘画带来了极大的冲击,许多艺术家选择到国外去进修研习西方绘画,希望能在中国和西方绘画之间寻找一个联系点,以此促使我国传统美术实现全新的转变。在绘画界的这种大背景之下,溥心畬先生并没有盲目追寻绘画新形式,仍然循着古人的脚步,继承着传统的绘画形式与风格。他擅长的绘画题材主要是山水
学位
镇江古称润州,环境秀美,地理位置优越,北宋时期更是江南军事、经济重镇。历史文化悠久,人文资源丰富,历来是文人墨客交游、定居的胜地。米芾中年定居润州,在润州生活,交游,留下许多事迹。美丽的北固山,为米芾提供了创作之源,他在此创作出许多名篇佳作,流传至今。本文根据此前研究资料,选取润州这个地点,意将米芾润州的生活、交游与书法诗词作品相结合,进行重要事迹的归纳研究;分析润州的文化环境,自然环境对米芾书风
学位
蒲华是晚清独具个性和创造意识的海派书画家。蒲华的行草书在晚清书坛亦是独特的存在,碑学语境下草书被书家冷落而偏于一隅,蒲华却留下了大量行草书作品,并以独特的书风径自而立。本文围绕蒲华的行草书展开研究。首先从蒲华所处时代的文化氛围和其个人的艺术境遇出发,然后结合具体作品探究了蒲华行草书风格的形成过程和不同阶段的特征,随后梳理了蒲华行草书作品的分类,进而总结了蒲华行草书的价值。最后论及了蒲华行草书的影响
学位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战乱动荡的时代。墓志作为古代的一种极其重要的石刻形式,大量遗存,促进了清代碑学的兴起,随着清代考据学的蓬勃发展,墓志出土的增多,引起了专家学者、考古界等一系列的关注与研究,墓志成为书法史上不可或缺的史料。本文第一章是对燕赵地区出土的北魏墓志进行地域界定与数量分布的分类整理,通过列表将其归类;第二章对崔氏、元氏家族墓志谱系进行梳理与书风探析对比,崔氏、元氏更是魏晋南北朝时期
学位
艺术源于生活,现实生活是艺术创作者的灵感源泉,真实事件改编的艺术作品恰恰是把握了艺术最核心的脉搏,备受创作者与观众的喜爱。而短剧是在融媒体时代语境下应运而生的一种“短片”,具有与目前网络环境相契合的时效性和时代属性,表现出周期短、反映快、自由度强等特点,社会热点事件更迭速度快,真实事件改编短剧兼具二者属性与当下媒体特质和受众心理需求相契合。通过对比观照真实事件改编的影视,真实事件改编短剧不论是内容
学位
科尔维尔(Alex Colville,1920-2013年)是二十世纪加拿大现代绘画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画家之一,艺术风格独特,拥有广泛的国际影响力。科尔维尔在西方现代主义流行的热潮中激流勇进,以理性秩序著称,同时期热衷于描绘本土风景的“七人画派”在加拿大盛行,但他始终保持独立的个性与思考,潜心于自我建构的艺术世界中,对绘画形式语言不断地探索与尝试,早期的战争经历带给他生存与死亡的哲学思考,回国后又受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