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流动听障儿童家庭作为外来人口与流动人口,在融入社区的过程中有着不同的需求,面临着不同的问题。研究流动听障儿童群体,重构社会支持网络对发挥社会功能和促进社会和谐有着重要意义。该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主要采用质性研究方法,依托济南某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听障儿童家庭服务项目,以社会支持理论为指导,旨在研究流动听障儿童家庭社会支持网络的建设情况,分析影响社会支持网络构建的压力因素,探索重新构建社会支持网络的途径。该研究通过文献研究、半结构式访谈、参与式观察及等方式搜集资料。文献研究主要搜集两部分资料,一是国外学者对听障儿童的研究内容,二是国内学者对特殊儿童包括听障儿童在内的关于社会支持网络建设状况的相关研究。半结构式访谈是在问卷的基础上对31位服务对象进行访谈,访谈内容主要包括家庭情况、康复情况、面临问题及获得的社会支持情况等。该研究的内容是:第一,描述流动听障儿童的基本信息,分析家庭面临的经济、家庭、心理等压力以及社会支持网络的状态。流动听障儿童家庭社会支持网络断裂的层次是多方面的,包括个体、家庭、同辈群体、社区及康复医院支持网络的断裂。第二,分析和评估流动听障儿童家庭社会需求及描述听障儿童救助项目的局限性。第三,在社会需求分析和项目供给分析的基础上,探索并总结重构社会支持网络的途径。研究发现,需求不仅有多样性和有序性,而且具有时效性,精神支持是当前家庭最需要的需求。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从微观形成亲密关系、中观建立社会网络和宏观促成社会整合三个途径有针对性地重构听障儿童家庭社会支持网络。研究听障儿童家庭,重构多层次的社会支持网络,具有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前者表现在,该研究整合了理论、实务和经验的研究,可以弥补对弱势群体研究的不足。后者体现在,运用社会工作实务技巧积极寻求听障儿童家庭的改变,促使其社会功能达到平衡状态。但该研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具有主观性,研究的结论仅限于研究对象范围内,难以推广到整个听障儿童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