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罗汉果Siraitia grosvenori又名神仙果,是我国传统的药食两用植物,主要种植在我国的广西省境内。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罗汉果对支气管炎、高血压等等多种疾病都有显著疗效。有关罗汉果化学成分的研究已有大量文献报道,而罗汉果内生真菌做为一独特的生物类群,却尚未见有相关研究报道。 通过严格的表面消毒和对照试验,分别从罗汉果的块根、茎、叶以及果实中总共分离得到37株内生真菌;其中块根和茎25株,叶2株,果实10株。并对块根和茎中分离到的菌株进行了液体发酵培养,观察了其培养基颜色的变化。 选取编号为SG59#和SG76#的菌株进行大规模发酵培养。SG59#菌株采用改良的萨德氏培养基静置培养100L;SG76#菌株分别采用液体PDA和改良萨德氏培养基各发酵50L和100L。发酵液乙酸乙酯萃取部分进行了分离纯化,经过常压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层析、重结晶等方法,共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通过IR、UV、EI-MS、ESI-MS、1H NMR、13C NMR、DEPT、1H-1H COSY、HMC以及X-单晶衍射等光谱技术,结合化合物的理化性质以及与参考文献中已知化合物的波谱数据相对照,共鉴定了其中的10个化合物,并通过DFT计算确定了其中5个化合物的绝对构型。这10化合物分别为:对羟基苯乙酸、(2S,7S)-(-)环(脯氨酸-亮氨酸)、(2S,7S)-(-)-环(脯氨酸-缬氨酸)、甘露醇、(2S,4R,8aS)-(-)-hexahydro-7-hydroxy-3-isobutylpyrrolo-[1,2-a]pyrazine-1,6-dione、(3R,6R)-(+)-3-benzyl-6-isopropyl-4-methylmorp-holine-2,5-dione、阿糖醇、苯乙酸、二(5-丁基-2-吡啶甲酸-N1-O2)合铜·二甲醇、(S)-(-)-环(甘氨酸-脯氨酸)。 在单因素实验和多因数-二水平实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nhnken实验设计,选取水溶性淀粉、酵母浸膏和培养时间为自变量,以荧光物质的总荧光强度作为因变量,通过响应面法优化了罗汉果内生真菌SG-59#产荧光物质的培养条件。结果表明,此菌株产荧光物质的最佳培养条件为:水溶性淀粉36.5g·L-1,酵母浸膏7.0g·L-1,500mL培养瓶装液量为170mL,28℃静置培养27天。这将为大规模发酵和进一步研究这些荧光物质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