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力割缝防治忻州窑矿冲击地压试验研究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happyyou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冲击地压是指煤炭开采过程中,煤岩体在一定条件的高应力作用下突然失稳而发生破坏的矿井动力现象,是采动空间周边煤岩体在矿山压力作用下,以煤岩体突出为特征的矿山压力动力显现。是煤矿重大事故灾害之一,严重威胁着矿井的安全生产。同煤集团忻州窑矿是典型的浅部(埋深380米)冲击地压矿井,自开采以来多次发生冲击地压。曾用钻孔卸压、卸压槽、爆破卸压、水力致裂等方法治理,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这些方法仍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爆破卸压容易产生二次灾害等。本次试验针对8937工作面状况,提出利用水力割缝防治冲击地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水力割缝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本文主要工作和研究成果如下:通过研究8937面实际情况,结合地质情况、煤岩特性、工作面周围情况、原岩应力测量等讨论了该矿发生冲击地压的诱发因素,认为地质构造、相邻工作面及留设煤柱、“两硬”条件、原岩应力是诱发该矿冲击地压的主要因素。分析了水力割缝防治冲击地压机理,完成了割缝设备的组装和调试,并在井下施工前进行了实验研究,确定了相关割缝参数。对施工巷道进行了水力割缝数值模拟研究,确定了钻孔长度,并模拟了割缝与不割缝巷道稳定性差别,结果表明水力割缝能有效防治冲击地压的发生。为使水力割缝防治冲击地压达到最优效果,对割缝角度、钻孔间距、割缝速度等进行对比研究,根据压力变化、排渣量的多少等将水压确定为60MPa,割缝速度为8cm/min,钻孔间距为1.5m,割缝深度8~10m,割缝角度为0°。本文通过五种方式对割缝效果进行评测:钻孔压力变化、微震信号分析、巷道变形分析、钻孔电视监测、和含水率变化,结果表明:水力割缝后煤岩体内的应力得到释放和转移,应力向深部和两侧转移,使冲击地压发生的风险降低,有效的防治了冲击地压的发生。
其他文献
随着近年来国家基本建设力度的加大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顺利实施,工程建设中遇到的边坡稳定问题相应的增多。事实上,在边坡的施工及运营过程中,边坡失稳现象时有发生,且边坡一
有机蒙脱石的结构是决定其应用性能的内在因素,为了考察蒙脱石有机改性过程中结构的变化规律及其结构与性能的相关性,本文以提纯的钙基蒙脱石为原料(代号为WF和LX),采用悬浮液有机
准确快速的决策在事故的应急救援中至关重要,一个正确及时的决策将对应急救援的实施及防止事故进一步恶化有着重大意义,使应急救援工作能够更迅速、准确、高效、有序地开展,
接触问题广泛存在于工程实际中,但由于机械接触问题的复杂性和位移不连续性,传统的数值方法很难对其进行模拟分析,因此提出一种新的解决机械接触问题的数值方法是很有必要的。本
采空区条带充填开采方法是针对煤矿充填成本较高、充填材料来源相对不足所提出的一种将膏体胶结材料部分充入采空区的方法,是一种绿色开采技术,并且采空区条带充填采煤方法可以
在我国地下开采的金属矿山,中厚倾斜矿体约占开采矿体总数的23%,而且随着采深的增加,许多厚大矿体也分枝成中厚倾斜矿体,因此中厚倾斜矿体在深部开采中的比例将会进一步增大。该类
随着煤炭资源开采强度的提高,特厚煤层的开采已经在全国许多地区纷纷展开,但是在山西的大同、朔州、淮南、江苏的徐州(如张集煤矿)、山东的枣庄(如山家林煤矿)等很多矿区都出现了煌
厚煤层采用大采高综采时,由于设备庞大,要求切眼与回采巷道的断面较大,且多布置在煤层中,深入研究大断面巷道支护的关键技术,并将其进行推广应用,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实践价值
我国事业单位财会制度改革是为了适应经济市场化合深化改革及对外开放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为此,就事业单位财会制度改革后如何做好出纳工作问题提出了建议.
柔顺机构是一种利用构件自身的弹性变形来完成力、运动和能量的传递与转换的新型机构。与传统的刚性机构相比,柔顺机构具有减少构件数量和装配时间、简化加工工序、无摩擦磨损和运动副间隙,以及能降低振动和噪音等优点,成为机构学界研究领域的新热点。现阶段对柔顺机构的设计方法分为两种,一种是基于伪刚体模型的设计法;另一种是基于结构拓扑优化理论的设计方法。利用拓扑优化理论对柔顺机构进行设计时,只需给定设计域和指定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