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IEEE 802.11为主要协议的无线网络由于其易于布置,高效灵活,价格低廉等特点在全球范围内的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传统的802.11协议无法满足当前急速增长的多媒体业务流的QoS(服务质量)需求。如VoIP(无线IP电话),Video Conference(视频会议)等实时业务流都对时延、抖动、丢包率、吞吐量等服务质量指标有很高的要求。IEEE 802.11协议组历经多次修订,终于在2005年11月发布了IEEE 802.11e协议。IEEE 802.11e标准的提出为能够在无线网络中同时传输不同服务质量要求的业务流提供了可能。在该协议中提出了HCF,集合了DCF和PCF的功能,并能够支持QoS。HCF包括EDCA和HCCA机制:EDCA是DCF的增强版,提供了不同优先级的QoS;HCCA类似于PCF,经过协商后能够提供了参数化的QoS。HCCA能够基于每个站点的特定业务需求提供无竞争的保证服务,然而它是集中式的,计算复杂,每次有新的业务流接入必须重新计算调节,而且市场需求不大。相较而言,分布式的EDCA更为市场青睐,它改进了DCF,提供了不同优先级AC,实现了区分服务。但它却不能完全的保证服务质量。由于无线网络的易错性和网络中业务流的时变性等特点,要提供确保的多业务流服务并非易事。此外,最大化网络资源的利用率也是我们追求的重要目标。本文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IEEE802.11e的EDCA机制基础之上,总结IEEE 802.11e协议的当前研究成果,致力于提出了一套在多变的无线网络环境下,采用802.11e MAC协议来实现不同业务流的QoS要求的方案,另一方面又使得网络中的带宽利用率近似最优。本文中所有的工作都是在IEEE 802.11的DCF机制和IEEE 802.11e的EDCA机制下完成的。本文主要完成的工作及创新点包括:(1)对传统的802.11 MAC协议的机制进行了介绍。然后又对最新提出的802.11e MAC的两种介质访问机制进行了说明。(2)采用目前最常用的网络模拟工具NS2,通过对IEEE 802.11和IEEE 802.11e两种协议模拟试验结果的比较,分析的IEEE802.11e的服务区分能力。同时又通过一个动态的无线网络场景的模拟试验验证了IEEE 802.11e的EDCA机制在保障QoS方面存在的若干问题。(3)分析了目前该研究方向上的主要文献资料并进行了概括总结。然后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改变最小竞争窗口的方案。最后,同时在NS2中实现了文献中提出的AEDCF算法和本文中提出的ACWMBC算法。通过NS2模拟比较了标准中的方案以及AEDCF算法和ACWMBC算法。通过比较证明提出的方案的可行性和高效性。(4)分析了目前基于IEEE 802.11eEDCA机制的主要接纳控制算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简捷的接纳控制算法,并给出了一种基于接纳控制的QoS保障方案的实现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