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利用尸体解剖和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研究胰十二指肠周围血管解剖特点,探讨腔镜下处理胰周血管的技巧,为减少术中出血、提高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成功率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1)对4例成人尸体进行标本原位解剖观测,研究胰头与血管的毗邻,胰十二指肠周围血管的起源、走行、长度及血管与周围组织、器官的伴随关系;(2)收集行上腹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病人96例,采用容积再现和最大密度投影技术研究胰周血管的起源、变异及分(属)支;(3)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08年1月—2012年8月对13例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着重研究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周围血管解剖特点和腔镜下处理胰周血管的心得。结果(:1)胰头与周围血管毗邻关系:上方有肝总动脉,下方为中结肠动(静)脉,后方有右肾静脉、下腔静脉,左侧有肠系膜上动(静)脉于胰颈后方经过。(2)胰十二指肠血运主要由胰十二指肠前动脉弓和胰十二指肠后动脉弓供应。(3)胰十二指肠间接供血动脉中:肝总动脉主干长(17.64±2.70)mm,肝动脉变异常见,变异率16.67%,其中又以代替肝右动脉为最常见的血管变异,变异率为10.42%;腹腔干主干长(9.96±1.44)mm,腹腔干变异形式见腹腔—肠系膜干和肝脾干2种,变异率分别为2.08%、3.13%;脾动脉主干长(62.38±9.30)mm,其走行发现脾动脉走行于胰体尾上缘、脾静脉在胰腺后方和脾动脉、脾静脉相伴走行于胰体尾上缘,动脉在静脉的上方2种,血管起源变异发现肝脾干3例,变异率为3.13%;胃十二指肠动脉主干长(20.24±3.56)mm,起源肝总动脉,走行未见变异;肠系膜上动脉主干长(38.96±5.76)mm,向下走行于胰颈后方,钩突部前方,而后从胰腺和十二指肠水平部之间穿出进入肠系膜,起源变异发现腹腔—肠系膜干2例,变异率为2.08%。(4)胰十二指肠直接供血动脉:胰十二指肠后上动脉,胰背动脉起源变异常见,变异率分别为3.23%,40.00%;胰十二指肠前下动脉和胰十二指肠后下动脉可共干起源于肠系膜上动脉或第一空肠动脉,也可分别起源于肠系膜上动脉或第一空肠动脉;胰十二指肠前上动脉起源胃十二指肠动脉,其起源、走行恒定。(5)胰头静脉弓中,其回流形式有胃网膜右静脉、右结肠静脉、胰十二指肠前上静脉3支属支共干汇入肠系膜上静脉;2支属支先汇合再与第3支汇合,汇入肠系膜上静脉;2属支共干汇入肠系膜上静脉3种。其中胃结肠干及其属支汇入肠系膜下静脉右侧壁,位置较恒定,位于肠系膜下静脉、脾静脉汇合部下方0.8—2.9cm。(6)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脾静脉的起源、走行及血管与周围组织、器官的伴随关系恒定,其位于胰腺后方、肠系膜上静脉胰后段长度(39.80±8.30)mm,同时除胰腺钩突部有小静脉汇入肠系膜上静脉右侧壁外,前壁与胰腺后表面之间仅隔以疏松结缔组织,无小静脉汇入。结论:(1)胰十二指肠间接供血动脉中,肝动脉变异最常见,其中又以起源肠系膜上动脉的代替肝右动脉最多见。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要注意代替肝右动脉的走行,断胰颈时勿损伤此血管。(2)胰十二指肠直接供血动脉中,胰十二指肠前下、后下动脉可共干或分别起源肠系膜上动脉或者第一空肠动脉,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离断胰腺钩突部与肠系膜上动脉之间组织时要注意胰十二指肠前下、后下动脉的起源。(3)由于胃网膜右静脉、胰十二指肠后上静脉、右结肠静脉汇入肠系膜上静脉有多种回流方式,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根部断离胃网膜右静脉时勿损伤右结肠静脉。(4)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前壁与胰颈后方之间仅隔以疏松结缔组织,术中可直接“从下至上”分离两者之间的间隙。同时胃结肠干及其属支汇入肠系膜上静脉右侧壁时位置较恒定,分离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前壁与胰颈后方的间隙时注意胃结肠干,同时其上方0.8—2.9cm为肠系膜上静脉与脾静脉的汇合处,探查时勿损伤脾静脉、脾动脉。总之,掌握胰十二指肠周围血管解剖特点,有利于减少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中出血,提高手术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