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水生植物发酵液应用于反硝化脱氮研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hao_hao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碳源是反硝化过程中的电子供体,同时也是微生物生长和繁殖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反硝化碳源不足是高氮低碳污水处理过程中常面临的问题,补充外加碳源强化脱氮效果是主要解决方法。传统碳源(主要包括甲醇、乙酸等低分子有机物和葡萄糖等糖类物质)易被微生物降解,但存在成本较高、运输不便、易堵塞等问题;以纤维素类物质和一些可生物降解的人工材料为代表的新型碳源价廉易得、脱氮效果较好,但该类固体碳源只能应用于人工湿地系统,不能作为传统污水处理工艺的外加碳源,且碳源释放可控性差、水力停留时间延长。近年来,一些学者发现,城市有机废水(如酿酒废水、糖蜜废水、淀粉废水等)及城市污水厂剩余污泥的厌氧发酵产物中含有大量的短链挥发性脂肪酸(VFAs),如乙酸、丙酸等,作为外加碳源时的脱氮效果比甲醇、乙酸等单一传统碳源脱氮效果更好。本文以人工湿地中广泛种植的大型水生植物作为厌氧发酵产酸的原料,研究其发酵液作为反硝化外加碳源的可行性。首先,重点考察了不同水生植物类型(挺水植物、沉水植物)、发酵温度(10℃、25℃、37℃)和粉碎程度(粉碎、不处理)条件下,植物体氮、磷、碳的释放规律,以及这3种因素对VFAs的产量、产酸速率和产酸类型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体氮的释放量由大到小排序为:再力花>菹草>苦草>香蒲,磷的释放量由大到小排序为:苦草>再力花>菹草>香蒲,碳释放量及VFAs总量由大到小排序为:菹草>苦草>再力花>香蒲;植物类型对产酸类型影响不大,四种植物发酵液中,乙酸均是最主要酸化产物,其次是丁酸和丙酸,而甲酸产量相对较低;相比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更适合作为发酵产酸的基质。不同发酵温度下,植物体氮、碳释放量和释放速率由大到小排序为:37℃>25℃>10℃,产酸量和产酸速率也呈现相同规律;相比之下,发酵温度对磷的释放量和释放速率影响较小,3种温度下磷释放速率均较快。粉碎程度对菹草氮、磷、碳的释放速率和释放量以及产酸速率和产酸量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粉碎时氮、磷、碳的释放速率和释放量以及产酸速率和产酸量均显著高于不处理时。最后,实验室构建缺氧脱氮反应器和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分别考察以菹草发酵液作为外加碳源,对污水脱氮处理系统和人工湿地净化系统的强化脱氮效果。结果表明,菹草发酵液能够显著提高两种工艺的反硝化脱氮效果,在进水COD、N=16、HRT=4h时,缺氧脱氮反应器和潜流人工湿地系统的TN去除率分别由不添加碳源时的5.3%、4.3%提高至84.0%、79.6%,N03--N去除率分别由12.0%、4.9%提高至98.7%、100%;两种工艺较适宜的进水COD/N均为16:1,较适宜的HRT分别为4~8h和4h。
其他文献
通过分析橱窗种类并对橱窗设计方式方法加以归纳,研究总结出橱窗陈列的模特站位变化、色彩变化和道具变化等陈列手法带给橱窗设计的视觉效果,阐述橱窗陈列对视觉营销起到的促
塑料制品表面极易产生静电场,使塑料制品带有一定的电极性,当外界环境中存在易燃易爆的物品时,极易引发安全事故。基于此,对塑料材质的电磁屏蔽材料与抗静电高复合材料的发展
梳理了采用无机粒子氧化锌(ZnO)、二氧化硅(SiO2)、二氧化钛(TiO2)和花状硫化铜(CuS)等单一粒子和复合粒子的超疏水防紫外线双功能织物的研究进展,为制备超疏水防紫外线双功
大气污染是环境监测的一个重要内容,国内对污染气体的检测主要集中在几大类污染源企业,而对人员相对集中的学校没有足够重视,传统的排放都是依据人的感官,用手工开窗或排气扇
基于低温辐照固化的需求,对电子束辐照固化以及光固化(如紫外光固化、可见光固化)在纺织品功能整理中的应用技术进行阐述,为实现节能和清洁的纺织品功能整理加工和发展提供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