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8次将目光聚焦在“三农”领域,以“农业与农村落后、农民过多、农民太穷且增收难”为标志的“三农问题”远未解决。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一个集党、政、军、企于一身的特殊组织,自1954年成立以来,在开发建设保卫边疆、增强名族团结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团场是兵团的基础,职工是团场的主体。近年来,团场职工增收缓慢,不利于兵团屯垦戍边使命的完成。因此,论文立足于职工增收,进一步研究有效促进职工增收、团场增效的发展模式。寄希望于为兵团制定各种发展政策提供理论依据,为推进兵团农业产业化的规范、有序、高效发展提供借鉴。首先,本文以交易费用理论、收入分配理论、契约理论为指导,界定了团场职工、团场增效、农业产业化等相关概念,为下文的分析打下基础。其次,从职工收入的来源、构成及负担等方面对职工收入现状进行了分析,发现职工收入渠道单一,虽然近年来收入一直在增加,但与全国和自治区相比差距仍然比较大。负担在2006年全国全面取消农业税以后较前有了一定程度的降低,但有反弹迹象,有迈入“黄宗羲定律”怪圈的可能,虽然一系列的减负政策让职工一定程度上得到实惠,但也埋下了隐患,因此,不能一味的强调减负,会有调入“减负增收”陷阱的危险。从团场情况来分析,得出在总量不变的条件下,团场和职工之间形成零和博弈,势必造成双方间利益的矛盾,因此要想根本改变现状,只有进行帕累托改进,壮大兵团经济。再次,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进一步分析了影响职工收入的一些因素,并结合以上分析得出职工增收、团场增效的障碍因素,从而探索出要想实现职工和团场利益的双赢就必须以农业产业化为抓手进而带动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发展团场工业,实现三产融合。最后,在分析了现存的农业产业化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股份合作制的模式。并于最后一章中提出其他的职工增收、团场增效的方法予以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