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我国西北地区大部分处在季节性冻土区域,季冻区的二灰改良黄土路基深受冻融灾害的影响,如路基凹陷、下沉、翻浆等。路基在多次冻融循环后,其强度特性大多向不利方向发展,而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西北地区大部分处在季节性冻土区域,季冻区的二灰改良黄土路基深受冻融灾害的影响,如路基凹陷、下沉、翻浆等。路基在多次冻融循环后,其强度特性大多向不利方向发展,而土体的强度决定了道路路基的承载力,冻融对路基土体强度的影响研究必须引起重视。为此,本文研究了冻融循环作用下二灰改良黄土的强度特性,并对冻融循环后的二灰改良黄土微观结构变化进行分析,探究了微观结构与土体强度的关系,为季节性冻土区域的二灰改良黄土路基灾害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论文主要成果如下:(1)研究了冻融循环下二灰改良黄土的强度特性,对经历冻融循环后不同初始条件的二灰改良黄土进行三轴剪切试验,得到土体应力应变曲线、破坏强度和抗剪强度指标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冻融循环次数、含水率、配合比和围压下二灰改良黄土应力应变曲线均为软化型曲线;土体破坏强度的增长与含水率和固结围压成正相关,与冻融循环次数和粉煤灰配合比成负相关;土体抗剪强度指标粘聚力c随含水率增大而增大,随冻融循环次数和配合比增大而减小;内摩擦角在各因素影响下的变化范围在4°之内,无明显变化。(2)基于固结排水剪切试验结果,整理抗剪强度参数,总结二灰改良黄土的粘聚力随冻融循环次数增加的变化规律,建立冻融循环强度劣化模型。(3)探究了冻融循环下二灰改良黄土微观结构变化规律,通过SEM扫描电镜技术和IPP图像处理软件定量分析二灰改良黄土微观结构孔隙特征。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长,二灰改良黄土孔隙面积比增大,单位面积承载力降低,单位面积土体的抗剪强度降低。(4)分析了微观结构和宏观强度的关系,结合冻融循环次数N、孔隙面积比k、损伤变量D、粘聚力c等参数,将二灰改良黄土微观参数与宏观物理性质相联系,抗剪强度高低与冻融循环次数、孔隙面积比、损伤变量呈负相关。
其他文献
并联机器人机构简单、承载能力强,在结构上具有独特优势,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广泛应用在工业生产、运动模拟和振动平台等领域。并联机器人对工作空间要求不大,但是对控制系统的精度和稳定性有较高的要求。在实际应用中,并联机器人受到自身耦合关系和外界环境因素干扰,传统控制策略存在参数不易调节的问题,难以满足非线性系统控制需求。因此,本文以6-PSS并联机器人为研究对象,寻求一种简单可靠、鲁棒性强的神经网络控制
建筑绿化是隔热效果显著的被动式节能技术,主要通过绿化措施的遮阳和蒸散发作用降低围护结构外表面温度和内表面热流,从而减少建筑的空调能耗。目前,一般采用附加热阻或动态
本试验旨在研究舍饲肉羊日粮中添加不同形式亚麻油对肉羊肉品质、肌肉脂肪酸、血清生化指标、瘤胃发酵指标和瘤胃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选取体重相近的小尾寒羊24只作为试验动
汽车智能技术有效的提升了车辆安全性和驾驶便利性,主动避撞技术是其中的重要技术之一,能够控制车辆避开障碍物,保证车辆沿着既定的路径行驶,大大降低由于驾驶员不良操作而引
钠的储量丰富价格低廉,而且性质和锂相似,因此钠离子电池有望替代商业化锂离子电池。金属有机骨架(MOF)衍生的碳基材料显示出良好的储钠前景。目前MOF衍生碳基材料大多呈现多
双论域粗糙集是对论域进行扩展研究的一种基本粗糙集模型.其将一维空间体系上的单论域粗糙集理论关联到二维空间体系,实现了空间维度的跨越;但为了应用拓展,其需求笛卡尔积构
氮氧化物(NOx)和一氧化碳(CO)作为重要的大气污染物,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的健康产生了极大地危害。以CO为还原剂的选择性催化还原NO(CO-SCR)技术能够同时去除CO和NO两种大气污染物,使
电子鼻系统由于具有成本低、操作方便、功耗小等优点,使得电子鼻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气体识别上应用比较广泛。近年来,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关于电子鼻的混合气体识别的研究,而且
得益于无线传感技术的发展,物联网实现了在智慧医疗、智能家居以及智慧工厂等领域的广泛应用。随着物联设备增加及场景复杂化,表现出三个主要问题:用户权限管理混乱、设备数据管理困难、访问控制缺乏推理机制。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ole-Based Access Control,RBAC)是信息管理系统中常采取的访问控制方法,本文面向物联应用场景设计并适配了灵活性较高的RBAC模型实现服务平台的访问控制与信息
轧辊-轴承系统作为轧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振动情况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轧材在轧机上进行轧制时,受轧制参数的影响,轧辊-轴承系统会有特殊的运动和动力学表现。本文以二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