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桥《未央歌》的文学地理学解读

来源 :云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dan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未央歌》是鹿桥创作生涯中唯一一部长篇小说,开始创作于1943年,成书于1945年,小说以抗日战争时期的云南昆明和西南联大作为叙事空间,讲述了一群乐观友爱的西南联大学子在烽火岁月里的青春故事。本论文试图联系战时语境,以《未央歌》为文本进行分析,运用文学地理学批评的有关理论,围绕地理空间、地理意象、地理基因三个向度,探析小说中地理空间建构的意义,地理意象具有的象征内涵及地理基因在文本中的彰显,力图以此把握鹿桥所秉持的创作心理和审美倾向,发掘《未央歌》所蕴含的审美意蕴和思想价值。论文绪论部分先后对《未央歌》及研究现状、文学地理学批评理论进行梳理,围绕论文选题的理论基础和创新点进行论述。第一章着重分析鹿桥在《未央歌》中建构的地理空间。结合作家创作的时代背景,以地理空间作为切入点,从战时空间建构和“联大”空间建构两个层面,分析作家何以要建构这种形式,考察作家在小说中所体现出来的空间观念,以此引发对作家艺术选择的思考。第二章主要探究地理意象在《未央歌》中的呈现及其内在意义,挖掘其自身具有的叙事功能。从自然类意象与人文类意象两个层面出发,探析小说中植物意象、动物意象、火车意象、教堂意象所承载的象征内涵,思考地理意象对小说人物塑造、情节推动与情感表达具有的意义,从而通过地理意象,洞察鹿桥表现出的价值追求和审美意趣。第三章深入讨论鹿桥自身地理基因在小说叙事中的凸显。运用文学地理学批评中的地理基因概念,结合作家生平,从地理基因的显性要素和隐性要素两个维度,观照作家对昆明自然地理和民俗风物的感知,搜寻传统文化教育与联大自由和谐的文化氛围对鹿桥性情的浸润,对《未央歌》创作的影响及在小说中的体现。结语部分,总结全文并阐释以文学地理学批评视角解读《未央歌》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其他文献
正确使用和合理管理大众传媒是现代政党执政能力的重要标示。美国执政党及其政治代表总统通过各种渠道同大众传媒保持密切联系。无产阶级政党自觉地把大众传媒作为自己的旗帜
随着公安警用数字集群终端功能的不断完善以及配备率的不断提高,模拟时期粗放式的终端管理方式已无法适应当前各类安保任务和应急事件处置的需求,用系统化思维创新数字终端管
综合运用符号学、传播学、复杂网络等理论,对众筹模式下动画形象符号的创造机制进行系统性研究。首先对众筹中粉丝角色进行归纳分类,然后讨论粉丝行为对话语网络结构的影响及
<正>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时代背景下,发展现代家政服务业、造福北京市民生活,越来越受到关注。现代家政服务业助推北京发展现代家政服务业,是一种以家庭为服务对象,以家庭生活
介绍目前国际上身体约束的标准、身体约束对老年人的影响以及在老年护理中减少身体约束的方法,为实现老年人身体约束最小化实践提供参考。
通过梳理西方学者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权力制约的历史论证,强调现代政治的铁律:绝对的权力绝对的腐败。重视和开展舆论监督是实现权力分持和权力制约的有力手段。目前存
本文主要讨论风电并网技术难题之一风电功率预测,着重研究卡尔曼滤波器在风电功率预测中的应用,从卡尔曼滤波的原理出发,针对数字天气预报输出的贴近地面的相关气象参数存在
合理的产业结构和协调的产业发展是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经济健康、快速和稳定发展的基本前提和重要动力,同时产业结构调整则又是经济增长永恒的主题和难题。产业结构的转换在
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是世界公认的两大社会问题。开发诸如风能、太阳能、水能等清洁能源成为各国研究的热点。将其他能源转换为电能储存是一种有效的储能方式。蓄电池是最为常
目前,高速公路建设施工标准化生产管理基本上都围绕着管理行为标准化、工地建设标准化、施工工艺标准化、过程控制标准化、建设成果标准化等方面做了具体的规定。笔者根据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