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纵还是顺从——《婴宁》的两个英译本中译者主体性研究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gh00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译者在翻译活动中以一种隐身的身份存在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文化转向”为译者带来了福音,大批学者将研究对象转向译者,“译者主体性”随即成为最为热门的一个研究领域。在此背景下,本文梳理了译者在历史长河中的角色演变历程,探讨了译者地位的确立,并介绍了译者主体性和《婴宁》英译本的研究现状。  通过分析普遍意义上的主体和主体性以及翻译领域中的翻译主体和译者主体性,并基于翻译主体即译者的观点,本文认为,首先,译者的主体性并非专指译者的主动性、能动性或创造性,它还受到译者和外界各种因素的限制,表现为其受动性。其次,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可以通过译者对原文本的操纵和顺从中得以体现。所谓操纵是指基于译入语文化对原文本的灵活变动,所谓顺从是指基于源语文化对原文本的忠实服从。  《婴宁》是家喻户晓的名著《聊斋志异》中的名篇,它以其巧妙的情节,鲜明的个性引起了国内外许多学者的关注。本文以英国著名翻译家翟理斯的《婴宁》英译本和国内有着大量翻译经验的卢允中的  《婴宁》英译本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不同译者的翻译目的,从译者对原文意义和形式的翻译两个方面,分析了翟理斯对原文文本的操纵以及卢允中对原文文本的顺从的体现。  本研究的独到之处是:1)总结了著名的翻译理论家们对译者主体性的不同观点并且将其分为四类,为译者主体性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2)对《婴宁》的两个英译本中操纵和顺从的探讨,拓宽了译者主体性在表现形式上的研究。3)通过对原文的操纵和顺从的关系的分析有利于译者更好的理解和翻译文本。
其他文献
在二十世纪美国文学史上,卡森·麦卡勒斯是一位成就突出的现代南方女作家。1940年,年仅23岁的麦卡勒斯就发表了她的处女作《心是孤独的猎手》,这部作品在“现代文库”评出的“20
作为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内拉·拉森同样也是第一位获得古根海姆奖学金的非裔女作家。拉森的作品深切关注美国非裔黑白女性混血儿的生存现状以及她们的抗
“妇女人权话语”研究长久以来是批判话语分析和社会学研究领域的热点话题。同时该话题也是国内外妇女生育问题研究的症结所在。但由于妇女人权标准的不一致性,国内外学者在该
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是19世纪英国“儿童文学之父”刘易斯·卡罗尔的作品,是儿童文学作品的经典。该书自出版以来,已被翻译为80多种语言。关于该小说的翻译研究,
论文选取欧茨的一部短篇小说《四个夏天》(Four Summers),两部长篇小说《我带你去那儿》(I’ll Take You There)和《中年—浪漫之旅》(Middle Age:A Romance)作为分析对象,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