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世界各地发生多起群体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发传染性疾病、大规模中毒、群体性受伤等已成为21世纪全球人类的新威胁。2008年5月12日,8级的特大地震重创四川汶川,遇难69225人,受伤374640人,失踪17939人,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蒙受巨大损失。在中共中央直接领导下,全国人民众志成城,迅速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抗震救灾和随后的灾后重建工作。我国目前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能力还远远不能适应新的形势,有关统计也表明我国每年因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损失是惊人的。医疗卫生行业缺乏常规的应急计划与训练有素的专业应急人员,同时很多医疗机构不能及时的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目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已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通过抗击SARS和预防禽流感的工作,我国政府注重危机管理的立法工作,国务院颁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政府逐步加强应对危机的能力,建立医学科研统一机制,加强教育和信息沟通。综合医院作为医疗卫生系统的重要机构,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的关键组织,综合医院急救中心应急能力的高低决定着该应急体系效能的发挥。为了有效预防危机事件的严重冲击,正处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高频发生时期的我国综合医院,必须构建开放的、有机合理的、协同运作的综合医院急救中心,实现系统化、有序化、规范化和可操作性,完善预警机制,建立应对预案,成立应急指挥系统,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把危机事件对受害人群的损害程度以及对综合医院的冲击程度降低到最小限度。研究对象是针对综合医院急救中心的设计问题,但是由于所涉猎的知识面广以及太过专业,本文所研究对象只考虑服务于同一时间大规模需要在一家综合医院救治的患者,同时研究的患者不包括突发性传染疾病。通过本文的研究,我认为:还要继续加大对综合医院急救中心的研究力度,加快应急的响应速度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