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3号——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是我国历史上最严格的分红政策(由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13年11月30日发布)。本文聚焦该政策,通过事件研究法,检验其出台后的市场反应,即投资者对颁布新政策所持有的态度,并进一步根据生命周期和融资约束等标尺细分研究样本,考察该政策对异质公司产生市场反应的差异。实证结果显示:市场并未认同差异化分红指引。本文分析是由于我国投资者对现金股利没有明显偏好,以及由政策干预给公司正常经营决策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成长能力越高、融资约束程度越强的上市公司,在事件期具有更差的市场表现;一方面是成长型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相对较弱,需要资金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发展速度,而该政策提高了成长型公司的现金分红压力,对其良性发展有一定限制作用;另一方面,面临强烈融资约束的上市公司,在本身外部融资能力较差的同时,还需迎合政策消耗更多内部融资资源用于现金分红,加剧其现金流量供应紧缺问题。另外,同时具有成长性强、融资约束程度高特质的上市公司,由于既存在强烈的内部具有融资需求动机,又受到严重的外部融资约束压力影响,因此市场对这类公司反应更加悲观。本文的研究不仅能够丰富已有股利政策研究文献,对完善我国股利政策法规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还能够为我国分红监管政策是否存在监管悖论提供相应的研究参考。本文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首先介绍本文研究的《差异化分红指引》的由来和主要内容,其次总结我国1990年至2017年上市公司分红情况,阐明本文研究方向现状以及在理论和现实方面的研究意义;然后展示了本文的主要研究框架、使用的实证研究方法以及创新之处。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本部分首先对股利政策的相关研究进行文献综述,主要集中综述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和融资约束的研究;其次对现金分红政策的相关文献研究加以评价;再次对投资者回报偏好的研究进行文献综述;最后对本文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第三部分是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根据对以往研究结论的总结整理,针对生命周期理论、融资约束问题与公司股利分红的关系,对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进行理论梳理和逻辑推导;其次,结合生命周期理论和融资约束因素导致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态度转变,提出合理的逻辑推演链条;最后,结合前人研究和本文分析思考过程,提出研究假设。第四部分为研究设计。首先,针对实证分析所需要的样本数据介绍其选取方法和获得渠道;其次,对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的含义、选择动机、计算过程进行说明;最后,在本文研究假设的基础上,结合超额收益率法和多元回归法,建立相关研究模型。第五部分是实证分析。首先对论文所选取样本的筛选程序进行简要说明,根据所定义的变量对样本进行了总体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其次,本文分别针对不同类型公司,通过累积异常收益水平,分析研究成长性和融资约束对《差异化分红指引》的调节作用,验证本文提出的主要假设;最后,对前文实证分析的主要逻辑进行了进一步分析和稳健性验证,包括:替换解释变量,修改被解释变量计算因子以及其他解决可能影响结果稳健性一些因素。第六部分是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首先对本文研究过程和主要结论进行归纳整理,其次根据理论分析和本文发现的结论,为政策制定者提出了相关建议;最后也说明了虽然保持严谨的态度对待本文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也能够勤勉尽责,但在研究过程中仍有一些尚无法处理的问题,即本文的不足之处,也为后人提供些许思路。本文的创新点在于,选取股利政策研究的角度新颖。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我国特有的《差异化分红指引》政策和市场环境,从政策出台引起的市场反应角度研究股利政策理论在我国资本市场的运用,对前人研究能够起到一定拓展和补充作用。然后,研究中充分考虑了样本公司生命周期和融资约束方面的异质性。使股利政策研究在应用金融领域得到一定延伸。另外,为市场对监管方针的认可程度提供相对直观的证据。给政策制定者提供一个更直接的关于政策认可度的证据。对于未来我国持续规范资本市场利润分配行为的制度建设,具有一定的抛砖引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