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血液和脑脊液凝血及纤溶功能的改变进行动态观察,结合TCD检查,研究凝血、纤溶系统变化与脑血管痉挛、再出血之间的联系。 方法:收集32例SAH患者外周静脉血,检测其凝血及纤溶指标,对照组为非SAH患者35例。另收集23例SAH患者CSF,检测其凝血及纤溶指标,对照组为非SAH患者29例。分别留取SAH患者三天内、5~7天外周静脉血或/和CSF,所有SAH患者均在第5~7天行TCD检查。对照组外周静脉血或/和CSF留取一次。采用发色底物法测定ATⅢ、PAI、t-PA,用ELISA法测定PC。使用SPSS10.0软件包统计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SAH患者血浆PC、ATⅢ、PAI、t-PA活性改变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三天内SAH患者PC活性明显降低,5~7天降低更为明显,与三天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天内ATⅢ活性明显升高,而在5~7天却显著降低;PAI活性在三天内明显降低,而在5~7天却开始升高;t-PA在三天内及5~7天活性均增高,但在5~7天较三天内降低;5~7天PAI/t-PA的比值比三天内显著升高。(2)与对照组相比,CSF中PC、ATⅢ活性明显升高,5~7天较三天内显著降低,但ATⅢ活性仍然高于对照组,而PC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三天内PAI活性降低,而在5~7天却升高;三天内t-PA活性显著升高,在5~7天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三天内及5~7天PAI/t-PA的比值降低,而5~7天PAI/t-PA的比值较三天内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