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基督教音乐与厦门历史文化——厦门竹树礼拜堂音乐的实地考察与研究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isliuyaq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世纪40年代,鸦片战争还在硝烟弥漫的时候,基督教(新教)的传教士已来到厦门布道,从而使厦门成为除广州以外最早传入基督教的城市。而作为传教重要手段和工具的基督教音乐也随之传入厦门,在厦门的城市发展进程中扎根、成长。 一百多年的岁月过去,经过几代信徒的经营,基督教从一个“洋教”演化成了本色化的宗教。而基督教音乐也在厦门这块美丽的土地上发展演变,呈现出了本色化、流行化、国际化的特色,融入了厦门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当中,成为厦门音乐文化生活的一道亮丽的风景,也见证了近代厦门作为一个开放型的城市的发展历程。 本文选择在厦门基督教音乐方面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竹树礼拜堂作为考察的重点,通过研究此教堂的四个特点不同的唱诗班的情况和近年来的圣乐现状,以此来映射基督教音乐在厦门教会的发展概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厦门基督教音乐在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并阐述了基督教音乐在近代厦门的发展中,与厦门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进而力图从一个侧面了解厦门近代以来的文化和社会的变迁。
其他文献
在黑龙江画坛中,苏联美术对其发展的影响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20世纪初期俄侨画家和苏联早期的艺术家所遗留下来的许多令人称赞的油画作品,彰显着时代的印迹,是艺术史上不
屋木是中国传统山水画卷中极为重要的景物之一,也是画卷中主要的构成要素,是画家寄情于山水之间的心灵居所。通过有限的画面来表现无限的空间和意境,是中国古代画家的共同追
期刊
在当今全球化语境下,世界各国的民族电影都在不同程度地遭受着来自美国好莱坞电影的强势入侵,华语电影也不例外。为应对好莱坞电影的大肆入侵,各国不断探索振兴民族电影之路
纵观雷诺阿的电影,一种由内容与形式结合而成的“诗意品格”贯穿始终,即由理想主义、现实主义、人道主义、宿命意识所组成的主题内涵和由运动长镜头、景深镜头所构成的镜头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