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在网络多路径并行传输机制研究

来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bingjiaj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泛在异构网络满足了人们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可以相互通信的渴望。在微电子技术的推动下,多模终端的出现也为泛在网络中协同多路径传输提供了可能,通过在通信终端间实现多路径并行传输可以有效提高业务传输速率,提升用户体验。然而,在多路径并行传输过程中,不同传输路径性能的差异会导致接收端发生数据包乱序,造成接收缓存阻塞,降低整体传输的吞吐量。此外,由于传输丢包的不可避免性,丢失数据选择哪条路径进行重传,也会直接影响接收端缓存拥塞的程度。因此,针对多路径协同传输中数据包乱序问题的研究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将分别从发送端的数据调度机制和分组重传机制两个角度展开对接收端数据包乱序问题的研究,并提出相应的算法以减少数据包乱序的发生,提升协同传输性能。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展开以下研究:首先,通过对多路径并行传输中的数据包调度机制分析发现,现有的分组分配策略仅考虑了传输路径的平均时延,忽略了时延的随机时变特性,面对动态变化的路径时延,分组到达接收端会乱序,容易造成缓存溢出现象。针对上述不足,本文将路径时延建模为随机变量,综合考虑时延的平均值和随机波动性,分析计算得到接收端缓存溢出概率的函数。基于此理论,提出了一种基于接收端缓存溢出概率保障的多路径传输分组调度方案,并通过仿真验证,该方案能够有效地减少接收端数据包乱序,降低接收端缓存的占用,提高传输速率和吞吐量。其次,通过对多路径并行传输的重传机制分析发现,现有的重传策略仅考虑了路径的单一性能指标,例如丢包率、拥塞窗口、慢启动阈值等。但网络中路径的性能是由多个因素(时延,丢包率,带宽,拥塞窗口)综合决定的,例如某条路径虽然拥塞窗口最大,但丢包率可能较高,容易造成重传的数据再次丢失,故考虑路径单一性能的重传方案不能有效地选择最佳重传路径。针对上述问题,本文综合考虑路径的多个性能衡量指标,提出了一种基于区分丢包原因的多路径重传机制,该机制依据分组丢失的原因不同选择相应的RTX-RLB机制或RTX-CL机制,进行路径选择和数据重传,并通过仿真验证,该重传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接收端缓存阻塞问题,减小分组端到端的传输时延。
其他文献
倒立摆是一个典型的非线性、强耦合、多变量和自然不稳定的系统。对倒立摆的研究能有效的反映控制中的许多典型问题:诸如非线性问题、可镇定性、鲁棒性、随动性以及跟踪等许多
本文对安全操作系统的隐蔽信道测试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介绍了安全操作系统测试中安全需求、安全策略、安全模型、国内外安全标准等内容;然后介绍了访问控制的实现方式、访问控
学位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电子战要求侦察接收机必须要具有宽输入带宽、高灵敏度、高分辨率、大动态范围,能适应现代高密集的信号环境,能对接收到的数据实时或准实时处
无线移动自组织网络(MANET)作为一个无中心节点的通信网络,其网络拓扑图的无规则变化导致了MAC层协议设计成为了系统实现的关键。MAC层协议的提出是为了解决多个无线终端同时接
随着Internet网络的日益普及,人们越来越依赖网络来获取各种信息,传统的信息发布和获取模式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同时,随着电子出版物的盛行,网络作为学习和科研的主要手段也越来越
在信息安全领域,信息隐藏技术近十年来受到国内外学术界和相关部门越来越多的关注。信息隐藏是一项新兴技术,主要有数字水印和数字密写两大分支,分别用于多媒体数据的版权保
随着上世纪一种重要的控制设备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在自动化控制领域的广泛运用,将PLC与计算机结合起来的工业计算机监视控制系统悄然出现。这种以PLC为基础的监控系统,利
未来移动通信将追求更高的传输速率,并不断探索如何在日益复杂的通信环境下实现可靠、高效的通信,如在城市、郊区等环境中的陆地移动通信,以及对空等的远距离空间通信。通过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