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化农业发展以科技支撑为主要标志。近年来,我国农业知识产权在质量和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科技研发实力也在逐渐提升。然而,我国农业知识产权转化水平并不理想,大量的研发成果被束之高阁,导致我国的农业产业科技含量较低,缺乏国际竞争力。当前,我国农业正处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关键时期,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阻碍了农业发展,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以农业科技作为支撑,实现农业生产的现代化需求。农业知识产权产业化不仅能够有效解决目前农业发展瓶颈,同时也是我国创新发展、知识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深入研究农业知识产权产业化模式,促进农业科技成果有效转化,提升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意义深远。本文以农业知识产权产业化为主要研究内容,基于产学研协同创新理论分析当前我国农业知识产权产业化存在的问题,借鉴其它国家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农业发展情况,以及我国农业领域产学研协同发展所存在的问题,据此提出在政府引导的“产学研”结构模型上引入金融机构、农业科技中介机构以及农户等多主体协作模式,促进我国农业知识产权产业化发展。同时,利用博弈论理论分析参与产业化过程的各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并提出均衡策略。最后,本文对于我国农业知识产权产业化实现模式提出以下对策建议:第一,加强“产学研+政金中+农”协同合作,完善高校院所利益分配管理机制,促进农业科技企业自主创新;第二,加强农业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农业科技中介机构多元化发展、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加快推进农业知识产权信息平台搭建、完善农业科技中介服务法律规范以及促进农业知识产权信托发展;第三,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加强金融资本参与,激励风险资本和社会资本加入;第四,完善主体间利益分配以及风险分担机制。通过对现有研究文献的总结和分析,本文发现目前关于农业知识产权产业化的相关研究侧重于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以及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方面,对于农业知识产权产业化的实现形式没有进行深入研究。本文是在之前学者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深化研究,针对所研究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从而促进我国农业知识产权产业化发展,提升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有以下:第一,研究视角创新。农业知识产权产业化研究本身是一个较新的研究视角,农业知识产权产业化的实现模式需要综合考虑参与主体之间的高度协同合作。第二,研究方法创新。采用博弈论理论分析法分析农业知识产权产业化过程中参与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均衡对策,从而促进农业知识产权产业化发展。第三,基于产学研合作理论,构建政府、金融机构、农业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以及农户等多主体参与协作模式,为农业知识产权产业化提供政策、资金、人才以及管理保障,全方位保障农业知识产权产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