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单倍体加倍技术及育性恢复机理初探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edison_you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利用孤雌生殖诱导系高诱一号与不同基因型的母本材料杂交,对获得的单倍体的雌、雄穗育性的自然恢复情况进行调查,部分单倍体分别在拔节期和6叶期使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2%的二甲基亚砜(DMSO)混合液进行染色体人工加倍注射处理。同时对单倍体的雄花序开花情况进行了田间观察,对其中的有花药而不散粉的单倍体进行了花粉活力测定。并从细胞学角度对育性恢复的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单倍体染色体加倍成功的植株
其他文献
水稻(Oryza sativa L)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其现有高产品种的光能利用率在1%-1.5%,而光能利用率的潜力可达3-5%。本研究以转玉米PEPC基因的粳稻Kitaake(潮霉素作筛选标记)为基因供体,与籼型恢复系蜀恢881、蜀恢527、蜀恢955进行杂交,以期导入PEPC基因改良籼型恢复系光合生理特性,并对玉米PEPC基因导入蜀恢881后的光合作用特性、产量性状进行了系统分析,主要结果如
In this paper, we deal with both velocity control and force control of a single-rod electro-hydraulic actuator subject to exteal disturbances and parameter unce
干旱范围的扩大、世界性水资源的日益匮乏和季节性干旱,使得发展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为中心的旱作节水农业成为面向未来的积极对策。研究麦类作物、特别是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差异及影响机制,将为采取栽培、育种、工程等措施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提供依据。 本研究以19种麦类作物进化材料和16种现代改良小麦品种(水地品种和旱地品种)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进行了根系特征(根重、根长)、根冠比以及与水分利用有关指标的比较
To overcome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traditional measurement error calibration methods for spaceflight telemetry, tracking and command (TT&C) systems, an online
0
水稻是世界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近一半以上的世界人口都以大米为食。稻瘟病由子囊菌引起,是三大最严重的水稻病害之一。每年,全球因稻瘟病而至水稻产量下降达10%到30%。Rem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