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会救助中村集体对民间救助资源的整合——以山西省北午芹村为个案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ldda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点,切实保障农村贫困群体的基本生活对于我国社会的稳定和长治久安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我国农村社会中,对农村困难群体的救助来自两个方面:村集体和农村民间社会,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两种救助都比较薄弱而且难以对接。村集体自身能力有限,而巨大的民间救助资源尚未被深度开发,这就要求村集体整合民间救助资源,利用民间救助资源的多方面优势来弥补自身不足,推动我国农村社会救助大力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当前我国农村中存在着庞大的需要救助的群体,社会需求巨大,而政府的财力有限,不可能包揽所有的救助资金,仅靠政府单一主体来编制社会安全网是绝对不够的。同时农村弱势群体的救助需求多样,不仅有对资金的需求,而且在人力、精神情感上都有需求,单靠政府和村集体的力量难以完成救助任务,这就需要发挥社会救助的力量。而我国的传统农村社会存在着“德业相劝、过失相归、礼俗相交、患难相恤”的传统,用梁漱溟的话说,中国农村社会是伦理本位的社会,人与人之间存在着扶危助困的伦理义务关系。因此,完全可以发挥民间救助的力量来弥补国家救助的缺失。  而另一方面,伴随着现代化进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市场经济在农村社会不断渗透和发展,传统农村中的管理关系不断弱化,民间救助能力也日趋薄弱,在承担弥补国家救助不足的任务中遇到困难,使得农村弱势群体难以得到有效救助。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拟对农村社会救助中民间力量弱化进行分析并且给村集体整合民间救助资源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这对于农村救助工作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从理论意义来说,农村社会救助的发展演化深刻折射出农村社会转型变迁的过程,通过分析当前的农村救助,我们可以获得对于农村社会变迁的深入认识,这是本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意义。另外,国内外关于民间社会救助的研究成果不多,尤其是深入分析民间救助弱化深层社会原因的成果更少,本研究在这方面有一定的拓展意义。  全文共分为四大部分,在绪论这一章中对本文选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进行详细阐述,对国内外在农村社会救助和农村福利方面的理论和研究进行梳理,指出本文的创新之处,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最后介绍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文章结构;第二章引入了对北午芹村的案例调查,讲述了北午芹村经济社会各方面的情况,尤其是该村在农村社会救助工作中暴露的现象和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现象和问题进行了总结;第三章结合案例以及相关的理论研究,深入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社会救助中两股力量对接失败的原因,该部分也是本文的理论创新之处;最后第四章中结合案例调查,对村集体整合民间救助资源提出建议,以期推动我国的农村社会救助的发展。
其他文献
对生产中出现的表面纵裂纹进行了分析研究 ,提出了改进措施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The surface longitudinal cracks appeared in the production are analyzed and studied,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在发电厂中,水泵担负着连续输送工质的重要功能。是发电厂重要的辅机设备,其自身性能的可靠性关系到电厂整套机组的稳定运行。在火力发电厂生产中,由于水资源的供给是一个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