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我院2011年至2017年间恶性肿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发病情况,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检查结果、治疗及预后情况,提高临床医师对肿瘤合并VTE患者的认识及重视程度,提高防治意识,改善患者预后。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恶性肿瘤合并VTE患者的临床资料,如患者一般情况(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ECOG评分、吸烟史、合并基础疾病),肿瘤情况(原发部位、病理类型、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确诊时间、是否手术及手术时间、术后是否行预防性抗凝治疗、治疗情况、是否行静脉置管及时间),血栓情况(发生时间、部位、临床表现、检查方法、实验室检查、治疗情况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同时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预后情况。采用电话随访或查阅电子病历的方法收集随访资料,随访截止日期为2018年12月31日,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统计患者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OS定义为确诊VTE至全因死亡的时间,截尾数据定义为随访结束时患者仍存活。采用Excel表格建立数据库,利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我院7年来共收治恶性肿瘤患者88652例,VTE患者9369例,肿瘤合并VTE患者1191例,资料完整的患者168例。VTE患者占所有恶性肿瘤患者的1.34%,占所有VTE患者的12.71%。2.临床特征方面,91例(54.17%)为男性患者,77例(45.83%)为女性患者。72例(42.86%)患者年龄≤60岁,96例(57.14%)患者年龄>60岁,中位年龄为63岁。40例(23.81%)患者存在吸烟史,72例(42.86%)患者合并基础疾病,其中29例(17.26%)患者合并≥2种基础疾病,常见基础疾病以高血压病、糖尿病居多。发生VTE时,113例(67.26%)患者ECOG评分为0-2分,55例(32.74%)患者ECOG评分为3-4分,所有患者BMI均<35kg/m~2。3.原发肿瘤部位方面,消化系统肿瘤、肺癌与妇科肿瘤居多;病理诊断结果方面,腺癌居多;病理组织分化程度方面,中低分化程度居多;发生VTE时肿瘤分期方面以III~IV期居多。4.原发肿瘤治疗方面,114例(67.86%)患者接受肿瘤相关手术治疗,90例(53.57%)患者VTE形成前接受过化疗,24例(14.29%)患者VTE形成前接受过放疗,8例(4.76%)患者VTE形成前接受过靶向治疗。5.VTE的发生部位中,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患者居多(72.02%),DVT的发生部位以下肢深静脉为主(71.90%),确诊主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等检查。6.临床表现方面,发生DVT时患者多表现为受累肢体肿胀、疼痛,发生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时患者多表现为呼吸困难。7.VTE的发生时间方面,142例(84.52%)患者VTE发生在肿瘤确诊后,确诊后第1、3、6、9、12个月VTE累积发生率为31.69%、47.89%、57.75%、64.79%、69.72%。104例患者VTE发生在手术后,术后第1、3、6、9、12个月VTE累积发生率31.71%、45.19%、56.73%、61.54%、67.31%。90例患者VTE发生在化疗后,化疗后第1、3、6、9、12个月VTE累积发生率分别为22.22%、40.00%、46.67%、54.44%、57.78%。8.VTE确诊时的理化指标方面,发生VTE后患者红细胞、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分布宽度、平均血小板体积、大血小板比率及白蛋白值较确诊肿瘤时降低,白细胞、活化的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国际标准化比值较确诊肿瘤时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VTE时121例患者行D-二聚体检查,114例(94.21%)患者D-二聚体高于正常值(>550 ng/ml),85例(70.25%)患者D-二聚体高于2000 ng/ml。9.136例患者Khorana评分可评估,其中0分43例(31.62%),1分73例(53.68%),2分15例(11.03%),3分5例(3.67%),不同危险分层的患者血栓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异(P>0.05)。10.VTE的治疗方面,2例(1.19%)患者诊断肿瘤后曾接受预防性抗凝治疗,接受手术治疗患者中25例(14.88%)术后曾接受预防性抗凝治疗。VTE的治疗急性期以抗凝治疗为主,治疗药物以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居多,后续治疗以口服抗凝药物居多。治疗过程中有13例(8.28%)患者发生出血事件,以消化道出血多见(46.15%)。11.168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median survival time,MST)是19.3个月,VTE治疗有效患者的MST优于治疗无效组(26.0个月vs 4.3个月,P=0.00)。Khorana评分为0分、1分、2分患者的MST分别为31.6个月、12.9个月、16.8个月,评分为3分的患者MST尚未达到,四组患者的OS无统计学差异(P=0.118)。消化系统肿瘤、肺癌及妇科肿瘤患者的MST分别为17.7个月、12.9个月及21.5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9)。结论:1.我院恶性肿瘤合并VTE患者占所有恶性肿瘤患者的1.34%,占所有VTE患者的12.71%。2.原发部位为消化道肿瘤与肺癌、病理类型为腺癌、病理组织分化程度为中-低分化、分期为III~IV期、接受手术及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VTE发生风险升高。3.患者血栓分布部位以DVT居多,DVT的发生部位以下肢深静脉为主,确诊主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等检查。4.肿瘤确诊后及手术后患者VTE的累积发生率随时间推移逐步增加。5.发生VTE后患者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分布宽度、平均血小板体积、大血小板比率及白蛋白、活化的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国际标准化比值、D-二聚体较确诊肿瘤时的变化具有重要临床意义。6.Khorana评分对于提示VTE发生风险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不同危险分层的患者血栓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异(P>0.05)。7.我院患者确诊肿瘤后及术后接受预防性抗凝治疗比例偏低。VTE急性期以抗凝治疗为主,治疗药物多为LMWH、利伐沙班,出血发生率低。8.恶性肿瘤合并VTE患者总体预后较差,VTE治疗有效者的OS显著优于治疗无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