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活体尸头模型鼻内镜下蝶窦、海绵窦区域解剖训练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84007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改良新鲜冷冻尸头血管“血液”灌注方法,建立仿活体尸头解剖模型,使解剖区域有“血液”供应,更加接近真实的手术情景,对参训者进行鼻内镜下蝶窦及海绵窦解剖训练,使其能够更容易掌握鼻内镜下蝶窦及海绵窦区域解剖结构特点,以指导临床安全、有效的手术治疗。   方法:对10例新鲜冷冻尸头自然解冻后进行清水冲洗,解剖出双侧颈总动脉、颈内静脉、椎动脉,用清水经行血管灌洗,直至对侧相应血管流出清亮液体,结扎双侧椎动脉及颈部其它血管断端,连接颈总动脉、颈内静脉灌入、流出端导管,动脉用蠕动泵泵入,用蠕动泵进行动脉血管灌洗及血管通畅性检查,用置高后的输液瓶经行静脉灌洗及血管通畅性检查;动脉液更换为转氨酶异常的废弃血液,静脉液换为蓝墨水配制液,按上述方法进行尸头血管灌注,改良后的仿活体尸头模型建立成功。鼻内镜下经鼻腔-筛窦入路暴露蝶窦,分离并辨认重要结构;切除上鼻甲下端到达蝶筛隐窝以确定蝶窦开口;行蝶腭动脉及分支解剖,模拟蝶腭动脉出血,行蝶腭动脉双极电凝、夹闭止血训练;用咬骨钳扩大蝶窦开口并去除蝶窦分隔。确认后,用显微钻或咬骨钳打开蝶鞍顶壁,并剪开硬膜。在鼻内镜下观察,用显微垂体钳去除正常垂体,然后用70°内窥镜观察蝶鞍周围的解剖结构,观察鞍底的骨膜、硬脑膜外层、海绵窦内侧壁,海绵窦内的颈内动脉及其分支血管、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外展神经及眼神经等重要解剖结构;打开蝶骨平台观察视神经、视交叉、垂体柄、鞍膈及视丘下部等解剖结构。   结果:   1、用蠕动泵改良新鲜尸头血管“血液”灌注性能稳定,血管灌注良好、真实感强。   2、扩大蝶窦开口,进入蝶窦后见到方向不同的蝶窦间隔。剥离蝶窦粘膜,切除全部分隔后,内镜下可清晰显露蝶窦腔内骨性标志,向前可见蝶骨平台,中央部分有鞍底隆起,两侧见视神经隆起、颈内动脉隆起、视神经颈内动脉隐窝,向后有斜坡凹陷等。10例标本蝶窦均为全鞍型,斜坡凹陷的出现率为100%。   3、模拟蝶腭动脉出血逼真,经鼻腔双极电凝、翼腭窝夹闭止血效果良好,可以在临床实践中应用。   4、蝶窦、海绵窦毗邻结构复杂,内容主要为颈内动脉及其分支血管、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外展神经及眼神经;鼻内镜经鼻-蝶窦入路向不同方向显露范围不同,可应用于临床不同疾病的处理。   5、解剖区域有血液供应,接近真实手术情景,颈内动脉及分支充盈良好,搏动感强,易于辨认、辨别。   结论:   1、蠕动泵的应用使得仿活体尸头血液灌注更加便捷,而且性能稳定,操作方便。2、蝶窦、海绵窦位置深在,解剖复杂,需要良好的解剖训练,才能安全、有效的处理该区域病变。3、仿活体蝶窦、海绵窦解剖更接近真实情况,尤其颈内动脉及分支血液充盈良好,易于辨认、鉴别,而且手术的危险性能良好体现。
其他文献
目的:在亚洲人群中,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脑卒中发生的重要原因,约33%的卒中和51%的TIA是由颅内动脉病变引起的,文献报道即使经过最佳药物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病人同侧缺血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目的:深入探讨城乡大学生就业压力源、认知评价与其自尊水平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大学生应对就业压力,提高自尊水平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大学生就业压力源量表、认知评价量表、自
目的:紫杉醇作为临床一线抗肿瘤药物,对各种恶性肿瘤均有显著疗效,但其在使用过程中表现出一种呈剂量依赖的神经毒性,即紫杉醇诱发的外周神经病理性疼痛,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