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人的存在论探析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weiqi02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有着极为丰富的关于人的存在的思想,这些思想都零星地散落在他的不同论著中,需要研究者对其进行系统的梳理。如果我们认真追究马克思人的存在论,就会遇到一系列重大的、值得进一步探讨的理论问题。这些被引发出来的富有启发性的、待学术界加以澄清的问题,最好地体现了马克思人的存在论的研究价值。本文分别从六个方面对马克思人的存在论进行系统的研究。第一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对人及人的存在的界定。马克思主要从“现实的人”的角度出发来考察人的存在,“现实的人”有着丰富的内涵。在这一部分还提出了本文的一个核心观点即人的存在就是人的生活。确定了关于人的存在的科学内涵,为打开人的存在之谜宫提供了一把合适的钥匙。第二章探讨人的存在(生活)的内容。首先比较了生活与生存的区别。接着指出人的生活实际上就是人的生产活动,然后再分别从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生产资料的再生产、人口的生产、生产关系的生产、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这五个方面来介绍生活的内容。第三章写人的存在的条件。人的存在所依赖的条件包括:劳动、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劳动是人的存在的一个人重要条件。物质生活条件是人的存在的最基本的条件,精神条件是人的存在的根本条件。第四章讲人的存在的方式。首先分析了哲学史上不同的哲学流派对人的存在方式的不同看法。接着讲马克思的实践哲学具有优越性,它把人的存在界定为实践的存在,在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视野中,实践是人的存在的基本方式。第五章主要写人的存在的多重属性。人是自然性、社会性、精神性、历史性(包含着能动性)相结合的矛盾的综合体。人的存在的各个属性既对立又统一,彼此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了人性的完整结构。最后一章研究的是人的存在状态。根据马克思的论述,我们可以把人的存在状态区分为二大类:人的现实存在即异化受动的存在和人的理想的存在即本真的存在。异化受动的存在形态主要是现代工业文明条件下的一种基本的存在形态。本真的存在是人类所追求的终极目标。
其他文献
人类都憧憬美好的生活,然而这美好生活的标准却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可见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科学与技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而技术作为科学与
本文首先通过对西方消费异化理论的研究,对目前普遍存在的消费异化问题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并概括出了西方消费异化理论的价值与局限。接着,通过对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和商品拜
页岩气作为清洁、高效能源,已被我国列入第172种独立矿种,且在四川盆地的部分地区开始试开采,并取得了良好的商业化效果。这无疑为将来实现大规模商业化页岩气的勘探开发奠定了
对康德哲学的解读是海德格尔前期解构存在论历史的既定任务。海德格尔认为,只有通过解构存在论历史,存在问题才会真正变得具体而微。同时,解构的过程也将充分证明追问存在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