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血管瘤动脉栓塞疗效及其供血的分析研究

来源 :山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jgxyj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和探讨运用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经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疗效,通过肝动脉造影和间接门静脉造影对肝血管瘤的病理解剖特点及供血进行初步判断。 方法:对33例肝血管瘤患者根据不同栓塞方法分为A、B两组,每组根据瘤体大小分成a,b,c三个小组,分组选用瘤体最大横径与最大垂直径的乘积为标准,且各小组例数相同,A组患者采用超液态碘化油+明胶海绵颗粒进行栓塞,B组采用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PLE)+明胶海绵颗粒栓塞,B组患者全部行间接门静脉造影,观察造影表现及对肿瘤有无供血。所有患者均采用经动脉栓塞,术后2-3个月CT、B超随访观察碘油在病灶内沉积情况、肿瘤大小变化及并发症。运用SPSS12.0版本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所有病例术前肝动脉造影显示“枝上挂果”“早出晚归”的典型肝血管瘤造影表现,A、B两组病例栓塞术后2-3月瘤区内碘油沉积程度不同,经Mann-Whitney检验其差异性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39);A、B两组各病例瘤体直径均缩小,A组患者中肝血管瘤病灶5例缩小50%以上,7例缩小25%~50%,6例缩小25%以下;B组中12例缩小50%以上,3例缩小25%~50%。两组结果对照经Mann-Whitney检验其差异性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2);各小组患者经栓塞后瘤体直径改变通过Kruskal-Wallis H检验显示A组各小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5),B组各治疗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311)。间接门静脉造影示门静脉显影清晰,未见异常扩张、畸形,且均未见向肿瘤供血,瘤体大者可显示门静脉分支推移征象,所有患者于栓塞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由平阳霉素碘化油混合乳剂经肝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是一种疗效肯定,安全理想的治疗方法;据血管造影表现本组病例全部为肝动脉供血,间接门静脉造影(15例)未见门静脉系统参与供血,故认为绝大多数肝血管瘤病理解剖上来讲属于肝动脉分支畸形,肝动脉是其主要供血动脉,门静脉一般不参与瘤体供血。但本研究例数较少是否存在门静脉供血仍需对更多病例进一步观察研究。
其他文献
黄淮南部麦区小麦品种主要性状的演变及选择标准分析赵全花李建钊罗志民(漯河农业科学研究所,漯河462000)确定合理的育种目标和选育模式是培育适于大面积应用的突破性品种的关键。本文
目的:探讨血小板聚集功能在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ICVD)发病中的作用,并研究GPⅢa基因PLA多态现象与ICVD患者血小板活化的相关性。 方法:对发病72
目的:  研究肾气丸对衰老大鼠十二指肠功能衰退的改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  方法:  (1) 将45只18月龄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衰老模型组、肾气丸低剂量组、肾气丸高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