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文选学研究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jong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学总集,《文选》研究也是中古文学研究领域中长盛不衰的课题。钱钟书作为学林泰斗,博贯中西,在《文选》研究方面颇有建树。钱钟书文选学主要集中在其学术巨著《管锥编》中,内容广博,角度新颖,特色鲜明,自成体系,与以往的文选学有着显著不同,可称之为钱钟书文选学。本文从《管锥编》中将钱钟书文选学梳理出来,运用文本细读的方法,总结分析出钱钟书文选学的内容特点、研究方法、注释特色、体系特征、文化特色。绪论部分主要论述了钱钟书文选学的研究现状、研究意义和研究重点。正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梳理了钱钟书文选学的主要内容。从萧统研究、《文选》文本研究、李善注研究三个方面对钱钟书文选学进行总体概括。钱钟书肯定萧统的编纂之功,对萧统批评眼光十分赞赏,在评论《文选》选录的具体篇章时也多有创见。他对李善注持肯定态度,但也明确指出李善注的错讹之处并加以纠正。第二章分析了钱钟书文选学的语言学视角。钱钟书摒弃传统角度,着重挖掘《文选》作品中体现出的修辞、语法现象,发前人之所未发。钱钟书对《文选》作品中比喻、通感、混含、反衬等修辞手法的阐释,对独特词法现象的提炼,对“每況愈上”句法、丫叉法等句法形式的发掘,不仅拓宽了文选学的领域空间,也丰富了修辞学、文章学、语言学的内容。第三章论述了钱钟书文选学“引譬连类”的研究方法。深厚的朴学背景,“尚会通”的学术理念,使钱钟书形成了“引譬连类”的方法论。他不仅打通了古今中外,也打破了学科界限,使得钱钟书文选学具有精密博赡的特点。第四章分析了钱钟书文选学的注释特色。一是将训诂与艺术特征、与民俗学、与心理学相结合,提出词章义理兼顾的训诂理论。二是在注释中追本溯源,注重探析文学意境、文艺现象的源流。第五章分析了钱钟书文选学的文化特色。一是发掘《文选》中共通的文化范例,如颠倒错乱之象、登高望远使人愁、暝色起愁、众里身单之境等。二是在研究中多加以人性观照和人化批评。以人性解读《文选》更显深刻。对文与人的重新探讨也厘清了文学史上的一大难题。
其他文献
《索菲的选择》与威廉·斯泰伦的选择范革新一、索菲的选择美国当代著名作家威廉·斯泰伦(WilliamStyron,1925—)在其处女作《在黑暗中躺下》(195)的题辞中引用了托马斯·布朗的一段话:“既然死亡也属于
精准扶贫是习近平总书记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根据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提出的反贫困和扶贫开发的重大战略。2014年,通过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按照最低收入线和“两不愁三保障”的识别标准与要求,全国纳入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达7017万人。从贫困人口空间分布来看,大多数集中于中西部尤其是西部地区。西部地区贫困面更大、贫困程度更深,脱贫攻坚难度更大。从致贫原因来看,建
<正>板式家具零部件边部处理方法主要有4种:涂饰法、镶边法、封边法和包边法,其中封边法和包边法是现代板式家具中最常用的方法。封边的主要目的是对板材的断面进行固封,防止
随着我国现代经济体系改革的日益深化,在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特殊贡献的过程中,资源型城市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保障义务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权利间的矛盾冲突愈演愈烈,通过利
通过控制均聚物与共聚物共混过程中的相行为,能够得到许多性能优异的材料.本文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总结了影响均聚物/共聚物共混体系相容性和形态结构的因素,主要包括均聚物的
在"互联网+"时代,"翻转课堂"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实践探索手段。"翻转课堂"的教师在授课前必须拥有一个宏观整体的设计与安排,极大限度地优化"互联网+教育"的资源分配,竭
<正>帕金森病概况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是缓慢进展的中枢神经系统老年疾病[1]。在我国,PD的总发病率为362/10万人年,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是第二大常见的神经退
文中描述了我国中三叠世淡水鲎虫的1个新科——新疆鲎虫科(Xinjiangiopsi-dae fam.nov.)及陕西铜川中三叠世(铜川组)鲎虫4个新种。
为解决"收零"大户小面额人民币大量沉淀而"找零"大户小面额人民币紧张这一矛盾,一些地方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引导公交公司等企业设立了"零钞兑换中心",建立企业间小面额人民币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