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烯共聚物加速相转变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ympham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丁烯是一种具有优异抗蠕变、良好耐环境应力开裂等特性的聚烯烃材料。但作为多晶型高分子,聚丁烯的四方相form II具有结晶动力学优势,通常熔体结晶先形成,然后通过固-固相转变,转化为热力学稳定的六方相form I.这个II-I固-固相转变尽管可以自发进行,但缓慢的结晶动力学会造成制品体积收缩和尺寸长时间的不稳定,极大地限制了材料的实际应用。针对此问题,研究表明无规共聚、调控温度以及流动场都是加速聚丁烯II-I相转变的有效方法。因此,本工作合成不同共聚单元含量的丁烯共聚物,研究其在温度场和流动场条件下对相转变行为的影响。本工作首先合成了含有环状亚甲基-1,3-环戊烯(MCP)共聚单元的丁烯/1,5-己二烯无规共聚物,并与含有线型乙烯共聚单元的丁烯共聚物比较,研究共聚单元类型和含量对相转变中成核和生长步骤的影响。利用分步退火的方法,我们发现聚丁烯均聚物的最优成核和生长温度分别为-10和35℃。当共聚单元为乙烯时,含1.5和4.3 mol%乙烯单元的共聚物最优成核温度降低至-15℃,而最优生长温度却升高到50℃。可见,乙烯共聚单元对最优生长温度的影响比对最优成核温度显著。当共聚单元为环状MCP时,最优成核温度和生长温度对共聚单体含量有不同的依赖性。插入率为0.65 mol%共聚物具有-13℃的最优成核温度,而插入率为2.15 mol%的共聚物最优成核温度为-15℃。而有趣的是,MCP含量为0.65-2.15 mol%的丁烯/1,5-己二烯共聚物的最优生长温度均为55℃,不依赖于共聚单元的浓度。最优温度的确定为加快晶型ΙΙ-Ι转变提供了关键退火参数。另外,我们还合成了共聚单元含量为12.27-56.56 mol%的丁烯/戊烯无规共聚物,并研究其在0.1和10 s-1流动场下的相转变行为。对于丁烯均聚物,0.1 s-1只能诱导form II晶体取向,10 s-1才能促进降温过程中发生相转变。而对于共聚物,0.1 s-1流动场就足够诱发II-I相转变,并且含56.56 mol%戊烯单元的共聚物甚至在降温过程中能够完全转变为form I。增加拉伸速率到10 s-1可以进一步加快共聚物转变动力学,其中含21.46-56.56 mol%戊烯单元的共聚物都可以在降温过程中完成相转变。
其他文献
本文从现代图书馆建筑设计的人性化、环境的舒适化、家具设备的协调化、标准的高档化等方面阐述了现代图书馆建筑设计的新特点。
通过研究马德里国际商标注册信息,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商标战略的制定提供情报支撑。以马德里国际商标注册系统数据为样本,对马德里国际商标注册信息进行和分析,将中外马德里国
针对典型农村电网结构,论述了单、三相供电模式的适用性,对农网较长线路的供电案例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单相供电模式比三相供电模式优越,具有小容量、密布点、短半径等特点,能够
本文以教学生成为视角,审视高中英语教学的有效性问题,进而提出有效的教学意见和教学策略,以期指导理论研究和实践教学,提升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依据11、01、00 h时滞可燃物分类标准,对丰林自然保护区不同红松林群落类型内的地表死可燃物载量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利用DCCA排序法对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
轭式搭配是一种独特的修辞手法。轭式搭配的语义表征与话语意图之间存在信息差,故其语言简练生动、富有感染力,却不易理解。本文利用合作原则和关联理论探讨了轭式搭配的语用
从成书目的、篇章内容看,道教经典《太平经》体现着浓厚的政治色彩,与儒家的仁爱政治哲学相区别.《太平经》是以“自然”为核心价值的-种自然政治哲学:在政治实践中寻求自然最
为了实现水资源合理利用,发展节水供水,改善生态环境,利用物联网技术,使传统的灌溉技术得以突破。本设计以单片机为处理器,采用AT89S52芯片,使用步进电机控制水流量,利用温湿
“可好”的语法化经历了动词性偏正结构到疑问代词再到副词最后到话语标记的过程.“可好”的话语标记用法可分为两种:通过前后对比,引出出人意料的结果,即“可好1”;在会话中
魏晋是中国传统史学初步发展时期,而魏晋史学的发展与玄学的兴起、影响很有关系。本文把两者结合起来加以考察,认为魏晋史学的发展及其地位的提高、魏晋史家的人生观与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