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IT外包产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然而,IT外包是一把双刃剑,它给企业带来收益的同时也潜藏着巨大的风险。发包方与接包方之间的外包关系好坏与外包合同的质量对外包项目的成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企业要在竞争激励的商业浪潮中生存,逐渐意识到“共生”和“共赢”的重要性。 共生理论诞生于对生物界的研究,近年来逐渐被应用到制造业供应链的研究领域。现如今,几乎任何行业中都能看到共生关系的存在,尤其在外包产业链中的应用日趋广泛。但是维持长期、健康的共生关系需要彼此信任和承诺,仅仅靠一张合同是不足以保证项目成功的,应该将信任机制的培养融入到合同决策中,发挥它们的合力。此外,在日趋复杂的IT外包项目环境下,传统合同的局限性日愈显露,项目绩效的评价存在困难和偏差,众多学者先后提出在外包合同决策中引入发包方的主观评价衡量项目绩效是一个可行的方法。为了更好的研究外包合同决策对项目绩效水平的影响,通过引入接包方努力程度这一变量将外包合同与项目收益值之间建立了联系,将传统合同中的服务水平协定(SLA)与关系型合同中的主观评价方法结合起来,将规范控制机制和关系机制结合起来,力求通过合理的设计合同条款以有效引导接包方投入最大的努力程度,顺应IT外包产业链中企业之间趋于共生的发展形势,有效应对IT外包项目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通过模型求解以及数例分析本研究得出结论,IT外包项目的最大收益值、最大损失值、接包方能力大小以及发包方对项目绩效的满意度差别均与接包方所能投入的最大努力程度相关,且呈正相关关系。发包方企业在共生共赢的前提下,即保证接包方收益最大化条件下的最优决策值取决于以上各因素的取值大小。所以,发包方在考虑外包策略时,要充分了解自身项目特点和接包方能力水平,同时兼顾项目绩效最大化和双方长期、健康外包关系的维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