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勋官制度若干问题研究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zhsotanl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探讨唐代勋官制度的若干问题,共为三章。 第一章探讨唐代勋官制度的渊源,分析从戎秩到勋官的发展历程,阐明隋唐勋官制度的继承和发展。 第二章探讨唐代勋官的获得,主要应用墓志材料和敦煌吐鲁番文书,以补史籍之阙文。本章也探讨唐代勋官的授予过程、勋的累加及勋赐。 第三章探讨唐代勋官的权利和义务,主要着眼点在于勋官的法律特权、勋官本人的入仕、勋官之子的入仕、勋官对于三至五品官荫亲、开府、占田的重要作用。最后,我们就养老丘园的勋官作为地方统治力量略加说明。 我们的结论是:唐代的勋官制度,虽源自宇文周、隋文帝之戎秩,与之相比,根本的区别便是授勋官予白丁、募人等,此乃炀帝广授八尉之遗绪。虽然如此,戎秩尊贵的传统地位使得唐代的勋官据令与公卿齐班——戎秩本来是授予公卿的。所以,唐代拥有勋官的职事官(散官同)在荫亲、开府等方面继承了周隋戎秩的一贯权益,而成为拥有勋官受益最大者。作为对勋官普遍化以致下及于白丁的现实,唐代将部分戎秩权益加于此辈,即白丁有勋者拥有了免除课役、有条件的入仕、荫亲、官当等权利,相对于传统戎秩的权益,虽然微不足道,却足以吸引广大白丁踊跃参军。从戎秩到勋官发展的历程来看,唐代的勋官制度是对传统戎秩制度的一种扭曲,是戎秩制度在新时代的变态,勋官据令与公卿齐班,论实在胥吏之下,传统的尊贵地位使其在令文中犹据高班,而现实中勋官的猥滥使其沦落在胥吏之下,为了调和传统与现实的巨大差距和矛盾,唐代的勋官制度便存在白丁带勋者和职事官带勋者权益的巨大差别,前者乃唐代对大业改革的继承,后者乃唐代对周隋文帝戎职制度的延续。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油品的广泛应用,油品运输方式及技术问题的探究被人们所重视,世界各国大多采用管道运输的方式,我国也不例外,近几十年先后兴建了贯穿华北、华东、东北的运输管道网,并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石油炼制及运输网络。油品的顺序运送工艺也涉及了很多技术问题,管道运输之所以被大家所接受是因为它具有油气消耗低、无噪音、运费低、运行稳定受气候影响小等优势。但运送同时应注意界面检测、界面隔离、混油段切割等一系列问
在1946到1949年的时代变革中,中国基督教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以吴耀宗为首的一批激进基督徒以《天风》为阵地,在基督教与时局、基督教与民主、基督教与共产主义等重要问题上发表
学位
向家坝是重庆最大的蒙古族聚居地,也是整个乌江流域、武陵地区乃至我国西南地区最重要的散杂居蒙古族聚居地之一。该村的蒙古族人口相对较多、居住十分集中、民族认同强烈,更
本文以现有的文献资料为依据,以宏观考察与个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秦汉(前汉、后汉)三朝士人名节观的发展和演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和探讨,进而揭示出影响士人名节观变化发展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作为世界上贫困人口最多的国家,印度的贫困问题尤其是农村贫困问题一直是印度政府关注的重要问题。消除农村贫困,实现社会公正,始终是印度政府历次五年计划的重要目标。为了有效
  本文探讨明万历援朝抗倭早期(二十至二十一年)的三个问题。第一,郑昆寿与明朝出兵。日本发动战争之初,朝鲜和明朝都对明军赴朝抗倭深抱疑虑。双方通过频繁的外交活动,特别是
在研究之前,我首先考察了一下外国学者对本论题的研究概况。我发现国外对丝绸之路的概念只停留在对河西走廊的认识,对于丝绸之路青海道而言,即使青海本地人也知道的不多,我曾私下
本文以位于“江南”地区西南边缘的高淳东坝为主要研究对象。“江南”地区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而常人印象却往往将江南等同于太湖流域东部的苏松地区,从而忽视了即使是在“江南
学位
疾如燎原星火的前期新文化运动虽然严厉抨击了封建礼教迷信,但因为拘囿于“不破不立”的思维模式,它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往往失之于笼统简单,对其中的优长也缺乏必要的汲取。而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