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糖类物质具有可降解性和良好的亲水性,不仅是生物体进行各种生理活动的主要能量来源也是一种重要的信息传递因子,在细胞增殖、识别和分化等生命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金纳米材料表现出粒径小、比表面积大和表面易于修饰等特点,因而具有独特的理化性质和光学性质,但是其稳定性不高,在复杂的环境中容易聚集。含糖聚合物修饰的金纳米材料一方面可以提高金纳米材料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兼具糖和纳米材料的特性使其成为一种具有多功能生物活性的纳米粒子,在生物传感、疾病诊断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本文制备了三种结构和性质不同的含糖聚合物修饰的金纳米材料,并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第二章通过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自由基聚合(RAFT)反应、还原反应和Au-S间的相互作用,制备不同链长的聚甲基丙烯酸-2-(N-葡萄糖酰胺)乙酯修饰的金纳米粒子(PGAMA@AuNPs),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等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利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特性(SPR)和浊度法对PGAMA@AuNPs和刀豆球蛋白凝集素(Con A)的特异性识别行为进行研究。研究发现,随着Con A加入量的增加,PGAMA@AuNPs溶液的颜色逐渐从红色变为浅紫色,紫外吸收峰发生红移,并且PGAMA@AuNPs对Con A的识别能力与AuNPs表面所含有的糖基团的数量有关,随着数量的增加,其解离常数变小,糖基团与Con A之间识别能力增强。因此,本实验制备的PGAMA@AuNPs可以用作生物传感器,实现对Con A的可视化检测。2.第三章通过RAFT反应、还原反应和Au-S间的相互作用,制得聚甲基丙烯酸-2-(N-葡萄糖酰胺)乙酯-b-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修饰的金纳米粒子(PGAMA-b-PNIPAAm@AuNPs),通过1H NMR、FT-IR和XRD等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研究其温敏性以及对Con A的特异性识别作用。研究发现,将PGAMA-b-PNIPAAm修饰在AuNPs表面后,其最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升高,并且发现只有当温度高于LCST时才能实现对Con A的识别作用。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本实验制备的PGAMA-b-PNIPAAm@AuNPs既具有温度敏感性又对Con A有特异识别作用,因此可以将其应用于生物传感和载药等领域。3.第四章通过Michael加成反应、内酯的开环聚合和Au-S的相互作用,制备了不同代数的糖基化聚酰胺胺修饰的金纳米簇(PAMAM-Dm-Lac@AuNCs,m=1,2,3),通过1H NMR、FT-IR、紫外光谱等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研究其温敏性以及对蓖麻凝集素(RCA120)的特异性识别能力。研究发现合成的PAMAM-Dm-Lac@AuNCs具有温度响应性,随着温度的升高其荧光强度降低,其中PAMAM-D3-Lac@AuNCs的荧光强度降低的最多,响应性最强。在研究与RCA120的特异识别作用中发现,随着PAMAM-Dm-Lac@AuNCs代数的增加,其识别RCA120的能力更强,荧光强度增加的更大。因此,制得的PAMAM-Dm-Lac@AuNCs可用作荧光传感器特异性检测凝集素RCA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