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十师185团地区刺扰伊蚊生活史及发生动态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29011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刺扰伊蚊是世界性分布的害虫,雌虫刺叮吸血,传播人畜共患病。185地区地处中哈边境,是世界四大蚊虫为害地之一,蚊虫密度在高峰期高达每立方米1700多只。刺扰伊蚊为该地的优势蚊种。通过为期3个多月的驻地调查,对其幼虫孳生地、成虫种群动态、昼夜活动规律、空间分布和生活史做了调查;得出幼虫喜好在遮阴效果好,水质清澈,水深不超过20cm的积水中生存,相对温度越高,其生长发育速率就越快。通过对不同生境的调查得出成虫喜好在林带分布,昼夜活动规律呈现出两个高峰,日出前后1h,和日落前后1h。其一年发生2代,5月中旬越冬蚊开始活动,6-7月为其成虫活动高峰期。刺扰伊蚊在185团地区1年发生2代,主要以成虫在树缝,桥洞下越冬;第2年5月中旬越冬成虫开始出现;受气温影响,从6月份开始第一代整个时长需要18-28天;7月上旬第2代卵开始出现,至发育为成虫大约15-25天。2代世代无重叠,在8月中下旬减缓活动,以成虫越冬。本研究通过对当地研究刺扰伊蚊生境分布,孳生习性和活动规律,以及环境因子对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来较为深入,详细的调查,进一步掌握了其生存,活动规律,为防治提供主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数据支撑。
其他文献
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是世界性的十字花科蔬菜的重要害虫(Shelton et al.1993)。由于化学药剂的大量频繁使用,小菜蛾抗药性程度发展迅速。本文通过华中地区小菜蛾的
现阶段建筑工程施工中高支模技术的应用,主要应用目的在于支撑,但是在具体应用期间该技术属于高危技术,不仅是因为该技术应用于施工环节所产生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变化需进行严
双链RNA(dsRNA)介导的RNA干扰(RNAi,RNA interference)技术通过dsRNA诱导序列特异性转录后基因沉默,已成为昆虫基因功能研究的重要手段,在害虫防治领域亦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一
小麦根腐线虫病是一种严重的小麦病害,在国外已经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2006年,在河南农业大学科技园区小麦的根部发现一种小麦新病害—小麦根腐线虫病,在河南省内还是首次发
为降低防治甜菜夜蛾的杀虫剂使用量,提高杀虫效果,本文以甜菜夜蛾为试虫,测定了酶抑制剂、阳离子助剂1227、C8-10和有机硅Breakthru S240对甜菜夜蛾防治药剂的增效作用,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