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艾丽斯·沃克是20世纪文坛最负盛名的美国黑人女性作家。通过其作品,沃克真实再现了黑人女性作为边缘化他者在种族主义和性别主义双重压迫下的麻木生活和悲惨命运,号召黑人女性应该从扭曲化的社会定型描述中勇敢地挣脱出来,寻找自己人格的完整性,建构属于自己的黑人女性话语。同时,她还特别关注黑人优秀传统及艺术形式,认为它们是定位黑人完整身份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得到格外重视、挖掘并继承。《梅丽迪安》正是这样一部作品,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民权运动为背景,讲述了参与该运动的这一代青年的成长。这部小说真实而深刻,凝聚着作者本人不少政治主张和抱负。本文除引言和结论部分外,共分成三章。引言概括性介绍了作家、作品情况及相关评论,指出了潜在不足之处。第一章从后殖民主义的刻版化印象理论角度入手,联系黑人女权主义者对这一理论的重视与理解,分析黑人女性长期受到的来自于白人世界的压迫,尤其是当这种刻版化定性思维被内化并通过母女关系世代相传,黑人女性思想被深深毒害,导致精神世界受到严重创伤。小说人物梅丽迪安的成长故事不仅表现了黑人女性所受的精神创伤,还体现出破除刻板化形象、建立黑人女性话语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第二章通过对小说《梅丽迪安》地解读,主要阐述沃克的音乐观。黑人音乐是黑人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不仅反映了黑人的历史而且千百年来一直是黑人的精神寄托和精神抚慰,在黑人文化中象征着黑人的灵魂。因此,黑人音乐相对于纯语言形式,内容更丰富、意义更深远,能够提高黑人女性与主流话语相抗衡的能力,进一步提高黑人女性的社会地位。第三章反驳了评论家将黑人男性、白人女性简单定性为种族主义或性别主义的受益者这一普遍做法。在沃克笔下,他们是物化的对象,是受害者。沃克从非洲古代哲学中得到启示,将小说人物之间复杂微妙的对立关系转化为包容与统一。梅丽迪安与特鲁门成为超越男女之爱的知己,与林恩相互谅解结成了永恒的姐妹情谊。论文最后得出结论《梅丽迪安》这部小说对黑人女性的生存发展问题提出徊多深刻的见解,反映出作家本人作为一个黑人女性对理想社会的一种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