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摩崖佛寺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Y_YANG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摩岩造像作为佛教石窟造像的晚期形态,在造像完成之后通常靠崖修建木构建筑以保护造像并提供宗教活动空间,从而形成摩崖佛寺.摩崖佛寺建筑是石窟寺传入中国后在中国该土文化及建筑体系的其空间形态由洞窟逐渐走向摩崖这一历史进程的产物,是石窟寺发展史乃至中国建筑史中不可豁缺的一环.然而长期以来对石窟寺的研究多停留在造像艺术的范围之内,对石窟建筑的主角——空间形态的发展演变及其与中国文化的内在关系即较少涉及.巴蜀地区是全国范围内佛教摩崖造像分布最多、最集中的地区,并有多处保存较为完好的摩崖佛寺建筑.该文以巴蜀地区的摩崖佛寺为对象,从多个角度对这一类型建筑进行了研究和论述:引言部分点明了论文选题的缘起及意义.一、从石窟建筑空间发展演变的历史进程追溯了摩崖佛寺这一类型建筑的产生;结合巴蜀地区的历史文化背景,论述了巴蜀地区摩崖造像的历史源流及摩岩佛寺的建制.二、从宏观上论述了摩崖佛寺的选址及其与地理、地形和地质条件的关系.联系历史上的佛填充布局并结合实例,例举了摩崖佛寺群体布局的主要类型及建筑的基本型制.三、从空间本质上阐述了摩崖佛寺中的主要建筑,摩崖佛殿的空间形制的历史沿革及其分类.结合大量实例,从视线、尺度、光线及空间的内外流动等方面剖析了摩崖佛殿的空间营造手法.四、着重探讨了楼阁式摩崖佛殿的结构构造及装饰装修.结合大量实例分析说明了摩崖佛殿木构架体系充分结合自然地形、争取空间,官式民间手法并用的特点,及其中浓厚的地域风格和一些早期做法的遗迹.并结合袖珍向读者展示了摩崖佛寺中丰富多彩的装饰装修艺术.五、总结了摩崖佛寺的历史、科学技术及文化艺术价值;结合工程实践阐述了摩崖佛寺保护与修缮的正确理念和方法措施.
其他文献
该文分为四部分:首先简要分析了小城镇的特点及"发展小城镇"这一伟大战略的意义.然后,从目前小城镇住宅建设现状入手,深入浅出地分析了普遍存在的不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种种
意大利理性主义建筑师卡洛·斯卡帕是探索建筑历史性延续创作队伍中独特的一员,他作品所形成的强烈的传统文化氛围,表明了他与众不同的建筑创作历史观.斯卡帕从建筑的深层文
作者通过对景观设计理论和实践的分析研究,力图把握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规律和趋势,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传统园林的成果,尝试对现代景观设计手法提出自己独到对见解,提出了在景
该文拟分五章:第一章从战略规划、城市规划体系概念的引入着手,分析该文研究背景,确立该文研究重点、目的、框架和方法.第二章对中国传统城市规划编制体系进行综述和总结,提
目前,中国的产业化住宅存在着三大问题,其一,住宅的劳动生产率低下,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在于,使住宅能够工业化生产、装配化施工;其二,住宅质量普遍停留在低水平,这其中又包含
首先,该文就"环节建筑"的定义、特征、作用、历史发展、形成原因等内容进行了概括性的论述,旨在对"环节建筑"有一个整体把握.然后文章又分别对现有的环节建筑的职能关系、空
该论文对钢材料本身进行认真地分析,较详细地研究了钢材的力学特性、材质特性、截面特性、加工特性等相关性能,发掘材料自身所蕴涵的生命力和表现力,总结出钢结构建筑的结构
当代美国建筑师弗兰克·盖里(Frank O.Gehry),以其特有的纷繁复杂的建筑形象极大地挑战着人们对建筑的一般认识,因此,他在世界建筑界的日益走红让许多人感到困惑.该文以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