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紫书作品中现代焦虑的哥特式形态研究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nali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黎紫书被公认为是当前最具影响力的马来西亚华人作家之一,也是最具代表性的新生代马华本土作家。其作品几乎斩获了海内外所有华文文学重要奖项,深受普通读者与学术研究者的欣赏和认可。黎紫书小说以编织绵密窒息的文字氛围、深度挖掘人物内心的阴暗隅角著称,情节经常和乱伦、谋杀、暴力、死亡等黑暗元素相联系,总体呈现出压抑、恐怖的书写风格,而世界与心灵相互映照所展露的黑暗与恐怖一直是古老哥特文学传统的经典特征。当前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分析皆有所涉及黎紫书创作中的色欲、暴烈、魔幻、疯癫等特质,事实上,这些非理性元素已被学界视为黎氏创作最典型的标志。然而遗憾的是,至今尚未出现一篇研究论述将这些创作特征和与之密切相关连的哥特文学传统相结合进行探讨,甚至尚未有论者正式指出黎紫书小说的哥特式风格。因而本论文将在现有研究基础上,从黎紫书作品所呈现的哥特式特征入手,运用空间理论、文艺形态学、意象分析、精神分析、女性主义批评、文化批评等方法,探索黎紫书笔下现代焦虑的哥特式形态,展现黎紫书创作承继哥特文学具象化、表象化的美学传统,以表面化的黑暗形态映照现代人类心理。相信这将弥补黎紫书创作整体性研究领域的部分空白,增加黎紫书小说的研究深度。论文主要分为五部分。绪论主要介绍本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框架。其中在第三小节的哥特文学概述中,论文主要分析哥特体裁的产生和发展,进而归纳总结哥特式小说在百年演变过程中某些不变的核心元素与模式手法,如特定时空设置、典型人物形象、以恐怖为核心的美学情感、虚实互涉手法,情节的暴力性和恐怖性等等,以此对应黎紫书创作的主要内容和形式手法。第一章主要论述黎紫书小说中空间意象和人物形象的哥特式形态,从封闭式物理空间的可表象性和压抑性心理空间的不可表象性,对应众多小说人物身上的可见疾病和不可见疾病,进而阐释黎紫书笔下众多迥然不同于启蒙理性所定义的“人类”范畴的哥特式人物形象。第二章聚焦于黎紫书在空间想象中是如何建构各种象征性边界,论证人物生存空间和人物的内心空间处于相互制约的关系。边界存在是促使人物内心由封闭压抑到焦虑恐惧的主要原因,而人物心理空间的濒临崩溃也将导致生存空间秩序的异动乃至瓦解。第三章将分析文本中象征人物企图谋求解脱或最终突破“定义性”边界的暴力形式和死亡书写。结语部分总结论文,思考黎紫书所创造的哥特式黑暗文学幻想对于当代现实世界的正面性意义,以及黎紫书小说创作对于传统哥特模式多样化和现代化的贡献性价值。
其他文献
历史需要见证,1968年,历史上第一台自动化控制器Modicon 084诞生,开启了工业控制的PLC时代。被誉为“PLC之父”的Dick Morley研制出模块化的数字式控制器(Modular Digital Co
期刊
《龙筋风髓判》是张篱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是我国迄今为止完整传世的最早的一部官定判例。它用骈文体式写成,其中征引大量典故,出现丰富的典故词语。目前学界对该书的研
本文重点探讨话语标记“你要知道”的语用功能。为此,我们从句法、语义、语用三方面对该话语标记做了整体分析,考察了它的形成条件及制约机制,并将它与类同话语标记“你知道
菲利普·罗斯(Philip Roth,1933-)是美国当代文坛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也是美国犹太文学的重要支柱。在近半个世纪的创作过程中,“异化”在其作品中占据着独特而重要的地位。由《
作为一个长篇小说家、诗人,托马斯·哈代在英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不容置疑,但是作为一个出色的短篇小说家,哈代往往为人们所诟病。哈代一生创作了大量的短篇小说,它们不仅是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