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0世纪人类历史发展史上,苏联有着特殊的意义: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同时又是一个自我消亡的国家;它带给了社会主义无尽的生命,同时又导致了社会主义事业空前的挫折。回顾苏联七十余年的发展历程,探索苏共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所进行的理论演变,是正视苏联历史发展的重要内容。尽管苏联的解体距今已近三十年,但对苏联尤其是对苏联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还在不断地探索之中,其中探讨最多的就是斯大林模式与苏联社会主义的关系问题。经过长期的研究,我们发现如何认识苏联社会主义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斯大林模式不等于苏联社会主义,斯大林模式是苏联在社会主义的建立与建设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因此它是苏联社会主义理论的一种类型,实践证明它并不是一种成功的社会主义模式。斯大林模式最大特点就是高度集权,即把社会各种资源都高度集中起来。这虽然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但它也大大约束了社会生产力要素之间的优化组合,从长远来看它并不利于社会主义持续均衡发展,必将影响到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事实上最终给苏联社会主义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本文将“苏联的社会主义理论”作为研究的对象,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苏联社会主义理论”的阐述,揭示苏联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探索的过程以及在苏联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探索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得出结论:究其原因就在于苏联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探索的过程背离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这一基本原理,背离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背离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依然在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个根本任务上;高度集权和缺乏民主的政治生态导致了腐败横行,使人民对苏共乃至苏联社会主义丧失信心,从而导致了苏联最终的解体。本文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加以论述:第一章绪论主要阐述了本文的研究对象及选题意义、本课题研究的概述以及论文的研究方法及创新点;第二章苏俄时期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分析了俄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揭示俄国无产阶级的特性以及列宁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第三章主要阐述斯大林时期的社会主义理论,包括斯大林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历程,斯大林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及特色;第四章分析后斯大林时期社会主义的改革论,阐明赫鲁晓夫的社会主义理论探索过程、勃列日涅夫的社会主义实践以及过渡时期领导人安德罗波夫和契尔年科的社会主义改革理论;第五章主要阐述戈尔巴乔夫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修正,从戈尔巴乔夫对斯大林模式的否定、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与“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和戈尔巴乔夫修正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后果及其影响三方面加以论述;第六章从苏联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理论反思中寻找苏联最终走向失败的原因,以苏为鉴,研究苏联社会主义理论与苏联解体之间的内在关系,并联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苏联社会主义理论的超越与发展,阐述苏联解体对中国和国际社会的影响,提出在当今社会要如何发展才能避免重蹈苏联的悲剧性覆辙的一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