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框玻璃幕墙硅酮结构密封胶粘结厚度设计方法研究

来源 :兰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junmin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高层建筑发展迅速,而隐框幕墙由于建筑外表面干净、整洁、视觉效果良好等优点在高层建筑结构被广泛应用,但按照我国现行幕墙设计规范《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02-2003规定进行结构胶厚度设计时,存在计算胶体厚度过大,无法满足规范厚度限制值的问题,因此,开展隐框幕墙硅酮结构胶粘接厚度设计方法研究是当前幕墙行业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和学术价值。  针对《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02-2003中隐框幕墙硅酮结构胶厚度计算公式中的不合理性。本文通过对2个不同隐框玻璃幕墙试件进行静力加载试验,研究了不同尺寸玻璃面板、铝合金附框等连接构造措施对硅酮结构胶变形的影响以及硅酮结构胶和主体结构变形之间的关系,揭示了隐框幕墙硅酮结构胶在主体结构侧移下的变形机理。试验研究表明:  (1)在《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02-2003中硅酮结构密封胶厚度计算中,假定层间位移完全由硅酮结构胶的变形来承担并不合理。  (2)硅酮结构胶产生的变形与主体结构的侧向变形总体符合线性趋势,体现了其良好的变形性能。  (3)在小型模型试验中,硅酮结构胶发生的剪切变形仅为主体结构层间变形的0.21倍左右,硅酮结构胶只承担部分主体结构的侧向剪切变形。  (4)在大型模型试验中,与无附框的隐框玻璃幕墙相比,有附框的隐框玻璃幕墙的附框会吸收大部分结构主体的层间变形。对于无附框的隐框幕墙来说,在主体结构侧向位移作用下,玻璃面板在硅酮结构胶的带动作用下会发生一定的转动,硅酮结构胶仅承担16%~35%主体层间变形。对于有附框的隐框幕墙来说,在主体结构侧向位移作用下,附框与主体结构连接部位进一步吸收大量主体结构变形,致使硅酮结构胶仅承担5%~10%的主体结构侧向变形。所以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对于有附框隐框幕墙硅酮结构胶厚度的设计可进一步进行折减。  本论文根据隐框玻璃幕墙硅酮结构胶在主体结构侧移下变形性能的试验结果,借助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试验模型,并将模拟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模拟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为便于进行理论公式推导,对模型进行了必要的简化,提出了一些基本假定。经比较可知:理论公式计算得到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和有限元分析结果基本一致。这将为我国隐框幕墙硅酮结构胶的设计和性能评估提供重要指导作用。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层建筑发展迅速,高度不断增大,体型日益复杂,使用功能逐渐综合化,对高层建筑结构的分析与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精确的模拟高层建筑的实际受力
短肢剪力墙结构是一种新型建筑结构形式,兼有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的优点,其建筑功能、结构受力和工程造价均较合理,近年来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但是,由于这种结构体系
工程结构振动控制是目前工程抗震技术中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探讨的粘弹性阻尼器及其在高层建筑结构控制中的应用,属于消能减震技术的应用研究。采用粘弹性材料制成的粘弹性阻尼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公路建设的发展也突飞猛进,软土地基在道路施工过程中大量出现。由于软土强度较低、压缩性大、渗透性小、地基承载力低,加荷后容易变形。要是将软土
预应力锚杆在岩土工程加固中可以充分地发挥岩体的自承潜力,改善和提高岩土介质的自身强度和自稳能力,减轻支护结构的荷载,节约工程投资,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尽管预应力锚
有些建筑结构由于设计失误、老化、材料质量缺陷、地震灾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功能已不能满足安全、适用、耐久性能的要求。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结构,使其发挥正常功能,达到经
自“9.11”以来,人们对于安全问题越来越关注。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城市规模和人口密度越来越大,一旦在人口高度密集和集中的城市环境中发生突发性爆炸事件,将对城市
滑坡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治理滑坡很有效的一种工程措施为布置抗滑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不同结构型式的抗滑桩开始应用于滑坡治理。其中,对于一些大型、特大型滑坡
进入21世纪后,我国在软土基坑工程领域的科研技术水平得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一些较为突出的理论成果。然而,当采用管桩作为软土地质的基础时,在基坑开挖阶段,时常因软土独有
黄土丘陵沟壑区由于其特殊的地质环境,在基础建设过程中,黄土高填方成为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本文以延安新城区建设中黄土高填方工程为研究背景,该工程主要以离石黄土和马兰黄土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