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羌”与读“羌”

来源 :四川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ya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后汉书·西羌传》作为中国“正史”关于“异族”书写的典型文本,其被解读的过程经历了两个主要阶段。首先是在古代中国礼教伦常和宗法阶序的社会情境下,《西羌传》从书写到解读,均被视为一种政用性质的意识形态工具,对“羌”的“历史真实”书写或解读是以“大一统”的华夏中心主义为指导思想,而进行的一种选择性记忆,其目的是维护和巩固华夏王朝的正统以及对国家的治理。但是,在现代科学理性和民主自由的时代语境之中,《西羌传》的文本生命状态又以完全不同的解读方式而得以呈现,这就是将其作为一种历史文献性质的文本,进行历史学、民族学、语言学等学科领域的科学性、学术性的解读,从而获得一种对“羌”民族客观、理性、公正地描述,并为其成为中华少数民族之一员而寻找科学和历史的依据。然而,这些关于“羌”的解读方式,对于《西羌传》的书写生命来说,是不完整的,因为至今尚未出现过真正从文学意义的角度来对其作深度阐发的研究行为。同时,对《西羌传》的传统解读方式在当今跨文化和跨学科的社会情境中,已经暴露出不同程度的对“羌”之误读。
其他文献
莫友芝是清代著名学者、藏书家、诗人、书法家,尤其是在版本目录学、文字训诂学上有着极深的造诣。其所撰《郘亭知见传本书目》是清代重要的版本目录学著作,它以《四库全书简明
本文探讨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学理论的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症候及其相互关系:并置与矛盾性,分析了90年代中国的现代性文论和后现代性文论的并置和矛盾特征及其原因,引发出关于
赵树理代表了40年代解放区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他在文学史上体现着独特的价值和意义,本文力图把他纳入知识分子的范围加以考察,力求从一个新的视角找到认识赵树理独特价值的另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典文论发展的繁荣期,而这一时期出现的刘勰的《文心雕龙》正是文论史上最杰出的代表。范畴是文论的重要组成元素,《文心雕龙》中涉及到文学创作、风格、
作为一种新诗体,元散曲鲜明的审美个性当是它的喜剧精神。尽管传统诗词并不乏喜剧作品,但直到元散曲,喜剧才第一次成为主流审美形态。而长期以来,对元散曲这一领域的研究十分薄弱
巴金先生(1904~2005)因其中长篇小说而驰誉文坛,晚年又因“讲真话”的大书——《随想录》为世所重,但巴金创作跨度大、数量多的短篇小说,相关的研究则略显沉寂。依学界对其“现代文
弗朗索瓦·莫里亚克是二十世纪法国著名作家,一九五二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在法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坛上享有极高的声誉。本文以西方文学史为平台,对莫里亚克的小说主题进行了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