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作为人们生产生活中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具有经济性的特征是无可否认的。语言经济性的研究来源于西方,以英语等外语作为研究对象的著作较多,国内相关研究起步较晚,虽然很大程度上处在借鉴和学习的阶段,但仍有一定的成果。以往语言学家们分别从语音、词汇、语法甚至汉字方面都进行了经济性研究,从语用角度对话语经济性的分析还比较少。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逐步认识到由于语言是流动的、动态的系统,单单从静态的角度分析还是不够全面的,更应该从动态的视角来观察和分析语言,因为只有动态的使用中的语言才可以称得上是“活的语言”。因此,本文试图采用语用学的三大理论——言语行为理论、合作原则、关联理论作为理论依据,并借鉴学者向明友提出的新经济原则,来对言语交际的经济性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Zipf提出的经济性原则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本文的另外一个特点是选用两部对外汉语口语教材对话作为例子。目的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首先,为编写专家提供参考,以期编写出更具经济性和实用性的教材。目前的对外汉语口语教材语料受交际法的影响,在真实性、实用性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在初级阶段经济性方面还是表现得略有不足,如为了练习某一语法结构而忽视了结构的繁冗拖沓,以致出现了很多不符合经济性原则的现象,也影响了教材语言“实与活”的编写原则。笔者希望这项研究能够提供给教材编写专家们作为参考,在未来的口语教材编写中能够更好地体现交际口语的真实性和经济性。其次,为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材和课堂的作用,提高汉语口语教学效率。汉语经济性反映了很多汉语言和汉文化的特点。这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既是重点和难点,也是留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内容。以对外汉语口语教材对例对言语交际进行经济性的分析的过程中,展示出了很多中国人的用语特点和文化内涵。教师在教学中适当地提醒并展示展示给留学生这种用语特点和文化内涵,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得体、熟练地运用汉语的能力,在同中国人的交往中,能够正确体会说话者的意图和言外之意,以及增强交际过程中使用的话语关联性,提高以言行事的能力,减少语用失误,增强自信心并提高说话办事的效率。因此,以对外汉语教材为例研究言语交际的经济性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