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机床制造业员工工作不安全感的前因后果研究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xuexi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技术的快速进步、竞争的日益激烈,促使企业不断通过精简人员、外包、重组、并购、关闭工厂等变革措施来获得竞争优势。但是这些变革措施剧烈地影响着员工的工作性质甚至个人生活,助长了员工对工作以及未来发展的不安全感受。目前,工作不安全感(Job Insecurity)已逐渐引起国内外理论研究者和企业管理者的重视。但是在我国,工作不安全感的研究才则刚刚起步,针对各行业,尤其是机床制造业的员工工作不安全感研究还相当匮乏。   因此,在我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的资助下,本研究以北京市第二机床厂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关于我国机床制造业员工工作不安全感前因后果的实证性研究。在研究方法上,本研究使用了结构化访谈和匹配式调研问卷,采用SPSS软件进行路径分析。本论文的研究结果如下:   1、情绪性工作不安全感会对员工的创新绩效和工作绩效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而认知性工作不安全感与员工绩效之间却没有上述的关系;   2、员工参与、领导-部属关系、组织的沟通氛围和组织变革会对认知性工作不安全感、情绪性工作不安全感造成不同的影响。其中:(1)员工参与负向显著地预测员工的认知性工作不安全感;(2)领导-部属关系可以负向显著地预测员工的认知性工作不安全感和情绪性工作不安全感;(3)组织的沟通氛围可以负向显著地预测员工的情绪性工作不安全感;(4)组织变革可以正向显著预测员工的认知性工作不安全感和情绪性工作不安全感;   最后在验证性访谈的基础上,本研究对北京市第二机床厂应如何重点管理员工的认知性工作不安全感和情绪性工作不安全感给出了5点建议:公司可以通过提高员工的决策参与程度、改善领导-部属关系、增强组织的沟通、增强基于工作的社会支持和实行渐进式组织变革等措施有效地降低员工的工作不安全感,从而提高员工的创新绩效水平和工作绩效水平。
其他文献
本文从公开信息等企业基本面角度研究了具有业绩高增长与股价齐飞为特征的中小型上市公司的成长驱动力,研究目的是建立一种利用企业成长驱动力理论,通过搜集分析公开信息来发现
有一头象,她在花心里出生,这并不奇怪——即使大海也有小的时候,小到一枚水滴那么小。小象会长大的,那是以后的事。  一  六七片蓝色花瓣,用淡淡的清香包裹着小象的身体,像微风一样轻柔,比柔软的大床还舒适。  “这就是纸碗花的花精吗?长得好奇怪啊。”小象还没有睁开眼睛,玫瑰先看见了她。  旁边的花儿们再怎么伸长了脖子也看不着,都急着向玫瑰打听情况。  “她比别的花精都要胖……”玫瑰说。  “这不算什么
期刊
上一期,许老师专门讲了如何运用“五感”法描写人物细节。今天,许老师要为大家介绍一种简单又实用的写作方法——细节描写加法,以帮助各位同学彻底告别写作“粗枝大叶病”。  一、习作要求  成长是一个难忘的过程,你会经历很多特殊的时刻。在什么时候,你觉得自己长大了?请你把觉得自己长大了的这个时刻写下来。  二、病例检查  那一刻,我长大了  正值夏日,万物生长。笔直的树干撑起树冠,洒下阴凉,这是成长;雏鸟
期刊
建立和完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是预防财务风险的有力手段。一个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可以预知财务危机的征兆,并能及时发现导致财务状况恶化的原因,使经营者在财务危机到来之前
中国旅游研究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伴随着旅游近三十年的迅速发展,旅游研究的发展变化也令人叹为观止。但对当代中国旅游研究进行全面、理性地审视后,我们不难发现我国旅游研究
随着群体竞争观念的深入,对战略网络内学习模式的研究也成为研究热点。   本研究探讨知识管理对战略网络竞争优势的贡献和作用,将知识管理与企业战略网络竞争优势研究结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