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压缩感知的图像获取及重构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pang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图像获取是人类通过传感器将外界信号转换、采集进入计算机的一个过程。随着图像在各方面应用的发展,对图像分辨率、以及更快速、更广波段的成像需求,昂贵的探测单元和图像获取端的能量、计算资源的限制,都使得有必要研究一种对图像获取端负担更少的新体制图像获取体制。而压缩感知作为一个新兴概念,为图像获取提供了一种新思路,通过符合感知条件的投影测量获取信息,并能从投影得到的少量测量值中通过感知重建方法,重构出应用所需要的图像。本文基于压缩感知理论,研究感知成像系统中的两个关键部分——感知获取和感知重构并对感知的使用范围进行研究,通过分析经典算法、提出了有效的改进,使得感知成像系统的整体性能有所提高。本文首先对感知所针对的不同类型的图像及其稀疏性进行了研究。由图像稀疏性分析的结果表明,天文学及医学图像具有较好的稀疏特性,自然图像次之,遥感全色图像的稀疏性较差。接着分析了这四类图像的感知效果和图像本身稀疏性的关系。通过研究图像稀疏性与压缩感知性能的关系,得出压缩感知的适用范围是适合于稀疏或可压缩的几类图像。最后分析了感知信息获取的过程,以及保持空间结构距离不变的性质。其次,对于压缩感知的获取部分进行了研究,由于获取方法的选择决定了感知成像系统对图像的获取性能以及获取的测量数量和运算复杂度等特性。本文研究了三类典型的获取方法:(1)基于随机的感知方式(2)基于变换投影的感知方法(3)结构随机的感知方法。针对三种方法的获取性能、硬件可实现性,运算与存储消耗进行了分析。几类典型获取矩阵在获取图像时,随机方式的感知矩阵适用范围广,且硬件可实现,但这些矩阵无法根据实际图像的稀疏特性调整投影方法,使投影达到最优。基于此研究了一种通过最小化投影相关性的方式搜索投影矩阵,寻找与稀疏基相关性更小的投影矩阵算法。实验结果表明,投影相关性最小化感知方法相对于随机感知方法重构的图像在峰值信噪比方面有所提高。最后,本文研究了压缩感知的重建方法,压缩感知获取的测量值需要进行重构才能被后续应用所使用且在重构时需要进行大量迭代运算,其算法的速度及精度对整体成像系统的性能有着重大影响,因此对两类典型重建算法——基于贪婪算法的重构算法和梯度型凸优化重建算法进行了研究。典型方法在速度及精度上可以达到一定效果,但上述方法均基于l1范数极小化重构算法对l0范数重构(不可解)的逼近,因此不能足够精确的重构出大系数幅值,恢复出的图像效果还有待提高,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步加权迭代增强图像稀疏性的精确重构算法,实验证明,该方法重构得到图像的PSNR有显著提高,且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收敛,通过将该方法与传统重建方法的比较,也证明了多步迭代加权精确重建算法在图像重建精度上的优势以及在感知成像系统中的可用性。
其他文献
传统系统架构演进SAE的网络架构将控制逻辑和数据转发结合于同一网络设备,导致当前架构呈现网络管控和架构灵活性等方面的局限性。软件定义网络SDN将网络控制功能与转发功能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国际上备受关注涉及多学科的前沿热点研究领域。传统的工业监控主要使用有线网络布线不灵活,受环境影响严重,电缆维护费用高等缺陷。因此,替代传统有线网络,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WSNs)中,辐射源定位跟踪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由于在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跟踪问题中,机动辐射源的运动模式更加接近实际,所以
数学形态学拥有严谨的数学理论和简单明了的思想,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图像处理的各个领域中。结构元素作为数学形态学中特有的概念,在数学形态学理论系统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国电信业实施大规模的重组后,电信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同时,客户对电信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保证通信网络的运行质量和提供优质服务,成为电信运营企业能否获得优势地
数字漏泄通信系统是一个较为先进的数字化系统,相对于数字化矿山这么一个复杂而又庞大的系统工程而言,它是对其有效通信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本文阐述了本系统的基本运
学位
Web服务作为一种分布式应用技术引起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一方面,随着用户需求的不断变化,原子服务提供的单一功能已经不能满足要求,只有通过对已有原子服务进行组合,才能提
现场总线测控技术以其全数字、全分散、全开放的特点,正逐步取代传统的控制方案,发展成为二十一世纪自动控制的主体。作为现场总线之一的CAN总线集多种优越性于一身,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