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国军的战区——集团军体系研究

来源 :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k3don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战爆发后,国军在原有基础上建立了战时的军队系统,这个系统逐渐发展成为包含战区、集团军两个主要层级的体系。此体系在不同的面向有着丰富的内涵,在自身的组织形态、内部的派系因素、与地方行政的关系方面体现出不同的特点。  国军的军队状况与作战能力与军队系统的组织形态关系匪浅。战区—集团军体系在组织形态方面,无论是宏观的基本架构还是微观的军、师编制之设置上均存在不少痼疾,而历年来的军队整理也未能解决这些问题。战时,军队系统确立了以战区、集团军的两级架构,一定程度适应了战争,但也日益积累了新的问题。八年间军、师的编制经过了三次改动,虽然编制陆续统一,但其设置始终徘徊于低水平,实际配备更是困难。抗战初期的整军为应付作战盲目扩大兵额,在使得军队系统陷入了量大质劣的窘境,同时引发了军内关于“缩军”的持久论争。直至战争的最后阶段,在美国的帮助下,上述组织形态的问题方才得以部分解决。  派系问题是战区—集团军体系内部最关键的问题。在形式上军令、军政统一的军队系统内部,一直有着派系的存在和派系的活动。战时各个地方派系进行着各自的生态演化,在复杂的新陈代谢后,仍然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同时还占据了相当的权势地位。蒋介石集团在持续壮大的同时,其嫡系自身发生了裂变,生发出新的小派别。派系的存在和活动,为战区.集团军体系的实际运作制订了潜在的规则,并影响着其内部关系。统帅部与军队系统在军令、军政上的互动和博弈,军队系统对于统帅部的态度,以及军队系统中同级和上下级之问存在着协作和指挥上的困难等等,都与派系因素紧密相关。  抗战之中的战区—集团军体系不仅是一个军队系统,而且还是一个军政系统。该体系在介入地方行政的同时,与地方行政也进行着多样的互动,这是战区—集团军重要的外在问题。抗战之前军治与民治之间的平衡,在战时被以军权为中心的党政军一体化体制所打破,地方政权的各个层次出现了“军进民退”的现象。最显著的“军进民退”发生在省一级政权中,军队系统中的主官纷纷兼理或转任省主席,各省政务遂被置于军队系统的直接治理下。“军人治政”导致军事相关的要政较快发展,部分民生相关的政务也得到实施,然而军人省主席以“武法”推行“文治”的做法,实有利有弊。此外,军队系统与地方行政的互动中,产生了许多矛盾,军、政双方在地方行政系统中角力,而粮食征集成为它们斗争的焦点,军队系统在各地卖粮、经商等行为,又增加着新的冲突。  总的来看,战区—集团军体系在组织形态上的诸多弊病.源于多方面的掣肘。军队系统中的派系问题与军队系统对地方政治的介入,某种意义上是北洋时代的“军阀政治”和“军绅政权”在战争状态下之复起和变体。另外,战区—集团军体系与抗日战争是一对变动着的互为因果的关系。战区—集团军体系各方面的表现和特点,则和国民党政权命运的兴衰紧密相关。
其他文献
楚,是两周时期重要的诸侯国。从西周初年周成王封熊绎以“子男之田”,居丹阳,楚始建国,迄战国末年秦灭楚,大约八百年的楚国历史长河当中,公族扮演了重要角色,尤其是在春秋时期。  
学位
燕赵地区处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在中国古代处于胡汉交融地带,连年的战争使燕赵地区在多个政权的混战中几易其主。蒙古建国前,这一地区曾经是金朝的统治区域。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大
清代巴县档案是从清乾隆至宣统四川巴县衙门保存下来的档案,有11.3万卷,内容丰富,数量巨大,价值珍贵,被誉为“一座内容丰富的文献宝库”。迄今为止,对巴县档案的研究已经有较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近年来,托克维尔思想中的帝国倾向引起了学界的很多关注,如何阐释其帝国思想与民主思想之间的张力逐渐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学术议题。本文试图从托克维尔政治思想的核心问题——如
1929-1933年美国经济危机对菲律宾独立运动有着深远的影响。一方面,经济危机使美国经济严重衰退,经济危机的蔓延使远东国际关系趋于紧张,美国国内贸易保护主义和孤立主义思想抬
乔治·舍伍德·艾迪(Georege Sherwood Eddy)是一位活跃在20世纪上半叶的基督教活动家,他信奉社会福音理论并加以丰富和发展。由于社会福音具有强烈的入世情怀,艾迪主张在世界
周是一个崛起于西北的民族。从周人崛起至西周王朝建立至西周王朝初期的巩固至西周王朝中期开始的衰落至西周王朝最后的灭亡,西北边缘地带都发挥着其它地区所无法比拟的作用,其
微生物燃料电池(MFCs)作为一种新型的环境生物技术,因其能很好地将有机污染物处理和能源制备结合在一起而引起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和研究.作者介绍了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