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内容十分丰富,包括城市建设、宫殿、坛庙、陵墓、园林、民居等众多研究对象。其中,城市建设是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建设种类繁多,除了考虑城市分区等诸多要素以外,城市防御、防洪、排水系统也是城市建设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而城楼建筑同时具有城市标识,防御防卫,储藏居住等功能,在中国古代城市的建设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巴蜀地区是一个地缘广大,地形多变,气候类型丰富,民族构成复杂的地区。它同时具有中国由北至南三种主要的地理空间类型,是多民族文化延伸,接触,碰撞,交融的地区。自蜀汉以来,四川盆地的社会环境受地理气候等因素影响,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加上匪患横行,高筑墙,建关隘,广屯粮之风更是盛行于整个巴蜀地区,尤其川东和川北地区是中原地区进入巴蜀地区的必经之地,城墙和城楼的建设更是反映了一个特殊历史背景下的建筑类型,其折射出来丰富的人文和历史信息,是我们了解和研究历史的重要事务证据,也正是历史基于建筑的真实写照。本论文以巴蜀地区城楼建筑为研究对象。从建筑历史源流的角度追朔巴蜀城楼建筑的发展过程,对各历史时期城楼建筑形态进行了分类总结,耙梳出其中的发展脉络和特征。由于巴蜀地区山地面积广大,因而山地环境下城楼建筑形态具有强烈的地域特色,本文着重分析了山地环境下城楼建筑形态与山地城镇空间的总体布局及构成手法。同时也对巴蜀城楼建筑的地域性技术手法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再通过类型学的研究,以构架体系为立足点,对城楼建筑的形制,材料和营造技术进行分类和归纳总结。目的在于对古建筑保护提供资料并且为地域建筑的创作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