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人力资本在经济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各国政府纷纷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制定积极财政政策以促进人力资本的形成。从投入——产出的角度来看,人力资本是一项投资回报,它的形成依赖于人力资本投资。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投资的范围包括“正规的学校教育、在职培训、成人教育、卫生保健和服务、个人与家庭迁移等”。在中国,投资规模最大的是正规的学校教育,我国更是将科教兴国作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宏伟目标而提出的发展战略。在社会主义体制下,教育投资主要以公共投入为主,我国的教育投资长期不足。本文主要是以人力资本的形成为导向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研究在教育经费总量不足的前提下,如何优化教育投资结构,使有限的教育投资更加高效率的发挥作用。首先,对国内外学者关于人力资本和人力资本投资的研究现状做一个概述。阐述公共教育经费优化配置的理论依据——人力资本的特性,尤其是人力资本的外部性,以及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必要。其次,分别对现阶段不同层次以及不同地域投入的教育经费进行分析,对公共教育经费在不同层次以及不同地域的投资差别做出描述。再次,分别研究初等教育部门、中等教育部门和高等教育部门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程度,从而合理分配教育投资在这三个部门上的比例,做出纵向上的优化配置。之后再从资源发挥效率与教育机会均等的角度分析各地区之间教育投资的对比情况,在此分析的基础上,以提高边际效益为目的,运用模型调整中央财政对各地教育投资的规模,从而在横向上对中央财政的教育投资进行优化。最后,根据实证分析得出中国公共教育经费优化配置的方案及结论。从已有文献来看,关于教育投资的研究多集中于教育投资总量对经济发展作用上,缺乏对教育投资结构的研究。为数不多的对教育投资的研究又多集中于横向的研究,即对教育投资在各个地区之间分配的不同作研究,而缺乏纵向的研究。本文在汲取前人研究精华的基础上,以教育投资结构为切入点,研究我国投资结构优化配置问题,针对以前只是研究横向结构的现状,尝试研究纵向结构,从而需求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