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NOD.β2mnull.HHD鼠自身反应性T细胞表位谱研究目的:探究NOD.β32mnull.HHD鼠不同病程阳性自身反应性T细胞抗原表位,观察其数目、反应强度、表位谱的变化。方法:将雌性NOD.β2mnull.HHD鼠按周龄分为5周龄组、10周龄组、15周龄组、25周龄组,每组8-10只。总结已报道表位及本实验室前期研究成果,建立包含7种胰岛自身抗原的28个1型糖尿病自身反应性人HLA-A*0201限制性T细胞抗原表位库。取胰腺进行HE染色,行胰岛炎评分,计算平均评分。运用酶联免疫斑点检测技术筛选各组小鼠表位库范围内的阳性表位。多组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多组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多组计量资料间比较采用 Kruskal-Walls 检验。结果:5周龄组、10周龄组、15周龄组、25周龄组胰岛炎平均积分分别为0.52±0.76、1.05±1.02、1.45±1.37、1.94±1.32(P<0.001)。各周龄依次有 12、17、24、17个抗原表位曾出现阳性反应,个体平均出现2.8、4.0、9.0、3.3个阳性表位。各周龄强、中等、弱阳性反应的组成大致相同。鼠个体之间的阳性表位谱存在异质性,呈现表位扩展特点。5周龄的阳性表位为INS-5和ZnT8-1,10周龄的阳性表位为INS-5、IGRP-2、ZnT8-1、ZnT8-2,15周龄的阳性表位为INS-3、GAD-2、IGRP-1、IGRP-2、IGRP-3、IGRP-4、IA2-3、ZnT8-1。25 周的相对阳性表位为GAD-2和ZnT8-5。疾病早期阳性反应几乎均来自胰岛素分泌囊泡抗原的表位,但随着病程进展,其比例逐渐下降,非胰岛素分泌囊泡抗原的比例随周龄逐渐上升。结论:随着周龄的增长,胰岛炎程度呈渐进性,阳性表位谱呈表位扩展趋势,个体之间虽存在异质性,但各周龄存在阳性表位(阳性率超过50%)及相对阳性表位,为免疫治疗精准化提供依据。第二部分中文版糖尿病行为评定量表的跨文化调试与信效度评价目的:糖尿病自我管理对疾病治疗效果及预后至关重要。目前,我国尚无评估1型糖尿病年轻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可靠量表。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相比其他量表,能涵盖大部分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而且包括不同版本以满足临床需要。本研究将对英文版糖尿病行为评定量表(胰岛素注射版本)进行翻译和跨文化调试,并在1型糖尿病年轻人群中评价其信效度。方法:本研究纳入1 16例使用胰岛素笔注射治疗的1型糖尿病年轻患者。量表翻译过程包括翻译、回翻译、讨论会、预测验等步骤,最终确定中文版糖尿病行为评定量表。用结构效度(探索性因子分析)、内在一致性(Cronbach’α系数,条目与条目间、条目与总表间相关性)、重测信度、分量表内在相关性和校标关联效度进行信效度评价。同时探究血糖控制与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得分之间的关系。结果:因子分析抽提出4个因子,分别命名为临时调整、血糖监测、日常计划和胰岛素使用,累计方差贡献率为54.10%,且每个条目在其公因子上的荷载值均>0.4,显示结构效度良好。整体Cronbach’s α系数为0.92。分量表中,除“胰岛素使用”系数在0.7以下,其余均高于0.7。条目间和条目与总体间平均相关系数分别为0.35和0.54。重测信度显示量表稳定性良好(r=0.81,p=0.001)。中文版糖尿病行为评定量表得分和糖尿病痛苦(r=-0.32,p=0.003)量表得分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r=-0.32,p=0.003)存在负相关。糖尿病行为评定量表得分越高,则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越低。结论:中文版糖尿病行为评定量表(胰岛素注射版本)信效度良好,是用于评估我国青年TIDM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能力的有力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