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患者肠道微生物群落特征的研究

来源 :南京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sy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急性胰腺炎(acutepancreatitis,AP)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表现为胰蛋白酶的自身消化,通常其病情较轻且有自限性,但有20%~30%的AP患者发展为重症胰腺炎,总体病死率为5%~10%。因此探索胰腺炎加重的机制及探寻可能的干预方法是临床诊治AP的重点。由于AP发病机制复杂、病程长,禁食时间长及并发症多,容易造成肠道屏障功能损害,出现肠道菌群紊乱、细菌易位。伴感染的AP其致病菌大多来源于肠道菌群易位。肠道微生物群落平衡不仅对维持肠道屏障的完整性并减少肠内致病菌易位,更对肠道免疫功能的稳定及抑制内毒素的产生有十分明确的作用,对减轻胰腺的炎症反应,减缓胰腺炎的发生发展,降低向SAP转化机率,对AP的转归起到了关键的控制作用。同时,在明确AP患者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基础上,也为创新性维持肠内微生物平衡方法来治疗AP提供了理论基础。因此明确AP患者肠道微生物核心菌群特征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目前为止,AP患者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尚不清楚。目的:通过肠道微生态核心菌群种属的宏基因组检测体系,比较AP患者与健康受试者肠道微生态核心菌群种属的差异。方法:(1)收集48例AP患者及50例健康对照粪便标本。以高通量16S rRNA基因测序方法鉴定受试者粪便菌群的DNA种属类别,并对结果进行质量优化,以构建肠道微生物群落的检测体系。(2)通过非限制性排序方法主坐标分析(PCoA)分析AP患者与健康受试者粪便中菌落差异。结果:(1)急性胰腺炎患者在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比率、血糖、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CA199水平均较正常对照增高;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及总胆固醇水平降低。(2)急性胰腺炎组及正常对照组肠道微生物核心菌群在种属水平有效序列分布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两组样本中微生物种属总数及多样性均有显著差异;两组主坐标分析(PoCA)PC1、PC2、PC3比例分别为43.15%,13.55%和6.99%,提示两组间微生物群落有差异。(3)UPGMA聚类分析提示两组微生物核心菌群总共有27个门类且具有差异性:AP肠道菌落以拟杆菌门及变形杆菌门为主,健康对照组肠道菌落以厚壁菌门及放线菌门为主。结论:(1)高通量16S rRNA宏基因组测序及分析流程可作为肠道菌群种属鉴定的可靠检测体系;(2)急性胰腺炎患者肠道微生物核心菌群门、属类相对于健康受试者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精准干预肠道微生物种属可作为急性胰腺炎的潜在治疗手段。
其他文献
目的 与安慰剂双盲对照评估石杉碱甲治疗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 (AD)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来自全国 15个中心 2 0 2例可能或很可能的AD患者随机接受石杉碱甲或安慰
目的:研究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肾素和醛固酮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7年1-12月收治的268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分为糖尿病无肾
通过对淮南矿区土地利用现状的调查,分析并预测了采煤塌陷地现状与趋势,讨论了塌陷区环境综合整治与土地复垦的原则,提出了不同类型矿区采煤塌陷地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对策,以及
人工模拟光合作用,将太阳能通过水的分解转化为清洁的氢气,是一种理想的获得可储存和可持续燃料的方式。实现人工光合作用最直接的方法之一就是构建有效的光电化学电池。然而
双光子吸收即介质通过一个中间虚态同时吸收两个光子的过程。目双光子吸收的概念被提出以来,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非线性光学现象,双光子吸收一直受到科学家们的关注。由于其潜
语文高考是我国高考中重要的科目,语文教育是基础教育中关键的学科。长时期以来,我国的中学语文教育,深受语文高考的束缚和牵制。为了把握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的关系,本文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培土生金法结合六字诀治疗肺脾气虚型慢阻肺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发挥中医综合治疗慢阻肺的优势。方法:将来自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64例诊断为肺脾气虚型慢阻肺稳定期的患者,采用完全随机对照的原则,随机分为2组,其中试验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仅使用西医针对慢阻肺稳定期的标准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了口服六君子汤联合六字诀呼吸训练。整个研究过程为30天。记录两组患者治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稀缺的频谱资源越来越难以满足人们对更高数据速率和更低时延的需求。全双工技术通过在同一频率资源内同时发送和接收信号,理论情况下可以获得双
分别在室温大气、室温真空及低温真空几种环境条件下 ,对 1Cr18Ni9Ti钢进行对称载荷拉 -压疲劳试验 ,利用TEM观察疲劳断口附近的显微组织 ,研究了环境因素对疲劳性能的影响 ,
本文全面展示了作者关于GPS非差相位精密单点定位所做的研究,内容涵盖了数学模型,误差改正模型,数据预处理方法和参数估计方法以及相关的实验、分析与应用。文中简要介绍了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