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急性胰腺炎(acutepancreatitis,AP)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表现为胰蛋白酶的自身消化,通常其病情较轻且有自限性,但有20%~30%的AP患者发展为重症胰腺炎,总体病死率为5%~10%。因此探索胰腺炎加重的机制及探寻可能的干预方法是临床诊治AP的重点。由于AP发病机制复杂、病程长,禁食时间长及并发症多,容易造成肠道屏障功能损害,出现肠道菌群紊乱、细菌易位。伴感染的AP其致病菌大多来源于肠道菌群易位。肠道微生物群落平衡不仅对维持肠道屏障的完整性并减少肠内致病菌易位,更对肠道免疫功能的稳定及抑制内毒素的产生有十分明确的作用,对减轻胰腺的炎症反应,减缓胰腺炎的发生发展,降低向SAP转化机率,对AP的转归起到了关键的控制作用。同时,在明确AP患者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基础上,也为创新性维持肠内微生物平衡方法来治疗AP提供了理论基础。因此明确AP患者肠道微生物核心菌群特征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目前为止,AP患者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尚不清楚。目的:通过肠道微生态核心菌群种属的宏基因组检测体系,比较AP患者与健康受试者肠道微生态核心菌群种属的差异。方法:(1)收集48例AP患者及50例健康对照粪便标本。以高通量16S rRNA基因测序方法鉴定受试者粪便菌群的DNA种属类别,并对结果进行质量优化,以构建肠道微生物群落的检测体系。(2)通过非限制性排序方法主坐标分析(PCoA)分析AP患者与健康受试者粪便中菌落差异。结果:(1)急性胰腺炎患者在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比率、血糖、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CA199水平均较正常对照增高;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及总胆固醇水平降低。(2)急性胰腺炎组及正常对照组肠道微生物核心菌群在种属水平有效序列分布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两组样本中微生物种属总数及多样性均有显著差异;两组主坐标分析(PoCA)PC1、PC2、PC3比例分别为43.15%,13.55%和6.99%,提示两组间微生物群落有差异。(3)UPGMA聚类分析提示两组微生物核心菌群总共有27个门类且具有差异性:AP肠道菌落以拟杆菌门及变形杆菌门为主,健康对照组肠道菌落以厚壁菌门及放线菌门为主。结论:(1)高通量16S rRNA宏基因组测序及分析流程可作为肠道菌群种属鉴定的可靠检测体系;(2)急性胰腺炎患者肠道微生物核心菌群门、属类相对于健康受试者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精准干预肠道微生物种属可作为急性胰腺炎的潜在治疗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