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画的图像逻辑转向研究

来源 :四川美术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jiawang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就版画历史系统地梳理它作为图像生产技术的演变逻辑,并结合图像学,社会学,历史心理等多个维度,来验证版画图像在今天的时代语境下所具有的意义,重点突出的是版画在图像学层面确立了什么样的基础。在信息技术时代,当版画的手工性已经被消解了它作为公共识别技术工具的价值的时候,它所能够遗留下来的,并且在今天大众文化当中还能够产生影响的是什么。  在该文写作中,首先探讨了信息,媒介,与图像的关系,再延伸到版画图像识别意识的形成,以及这种识别意识心理与图像演变之间的关系。最后,回到今天的大众生产、大众传播的图像时代,本文提出了“基础识别”的概念,并简单讨论了它跟当下的图像生活之间的关系。简单来说,“基础识别”就是,在版画的这种制版和识别方式形成的共识机制中,存在某种图像识别的基础,版画图像在其中充当了一个最基础的识别心理和辨识意义。“基础识别”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本文也只是粗略的概述,并没有细枝末节地分析它,关于“基础识别”更深入的研究会在后续论文中发表。  在以往的关于版画的文献当中,更多的是梳理版画的历史和关于版画媒介本身的特殊性研究,而针对版画的公共学理层面的研究并不多见。而现当下,版画这种手工性很强的媒介方式正遭遇了某种困境,所以今天对于它的在公共学理层面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所以本文并不仅是对版画本体的研究,而是结合它的背景,产生根源,更深入地分析它在大众文化、大众图像当中的位置。另外一点,在以往关于版画的讨论中,大多数仍然集中在它作为审美方面的讨论,但笔者认为,版画在曾经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并没有完全充当着审美功能,而更多的是它本身的媒介特殊性所带来的公共技术。所以在今天,讨论版画不局限的去讨论审美的问题,而是试图在人类发展史当中,梳理它的发展逻辑,以及所具有的价值和影响,是有意义的。
其他文献
目前,我国的视觉艺术正经历着一个向多元化转变、发展的过程,唾弃模仿、强调创新是时代趋势,它反映出人类多种探索的愿望,但仍有许多问题值得思考,其中“视觉模式”的问题,作
消费社会是一个物质丰盛的社会,身体被视为最美的消费品。尤其是女性身体的符号消费,在消费文化互动中的地位日渐突出。女性所传达的已不再是传统社会意识中对女性的塑造,而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