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桥梁抗震设计规范的比较研究

来源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ug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在对中国和日本的公路桥抗震规范比较的基础上,对设计上的地震动概念、桥梁基础的抗震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具体内容如下:1、对设计思想的比较:对结构物的重要度、地震强度和发生概率等各种设计因素,两国规范各是如何确定.2、地震作用的比较:分析了日本设计地震动及其变迁、中国设计地震动,并用具体数值进行了计算并比较.3、设计方法的比较:介绍了根据设计地震力计算结构反应的流程.对于日本规范,采用震度法和保有水平耐力法(两者均为静力分析方法,但其震度概念相当于单自由度结构的反应谱).对于中国规范,则采用反应谱方法.考虑到铁路桥的大量存在,且设计方法与公路桥有所不同,还对日本铁路桥抗震规范进行了简要的介绍.4、实验比较:通过一个桥梁的桥墩和桩基础的实验比较前面的各项研究内容.首先按照日本规范的震度法设计桥墩和桩基础,然后根据中国规范的反应谱方法和日本规范的震度法和保有水平耐力法分别验算.
其他文献
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将引起教育体制的极大变革,以多媒体化、智能化、网络化特征为标志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已全面提升传统教学手段,成为二十一世纪主要教学方
根据天津地区地质条件的特殊性以及在天津地区允许应用桩型较少的现状,很有必要研究新的桩型进行补充,来满足天津地区建设市场的需要.该论文通过对三种不同长度小锥角楔形桩
该文作了以下方面的工作:1.研制了C80高强混凝土,在国内外首次将C80混凝土应用于预应力连续梁.2.设计了四片两跨预应力高强混凝土变高度T形截面连续梁,并完成了四片梁的试验.3
该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利用表面波(Rayleigh波)的特性,研究了检测混凝土裂缝原理,以及测试分析方法.第一部分先提出了一种计算地基平面内动力响应的新方法,并且验证了它的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现代化将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计算机辅助教学(CAI)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手段已成为教育现代化的标志之一,它以其交互性、多样性、个
水泥搅拌桩挡土墙作为一种新型的支护体系,在深基坑支护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在现行的水泥搅拌桩基抗支护结构设计中,特别是在有关稳定分析中,以非饱和土强度理论为基础
该文对考虑固结和流变地基中的单桩在土体中的变形性态做了系统的阐述,包括均质地基、层状地基、集中荷载和均布荷载几个方面.文中主要采用了Muki计算模型,结合了Biot固结理
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在水平地震荷载作用下,其底部(主要指地下室结构和邻近地面的几层结构)的受力情况受多种因素影响,相当复杂,在结构设计时难以计算清楚,而底部结构又相当重
该文结合秦沈客运专线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的研究课题,对箱梁结构性能进行了数值分析与研究.在横向内力、剪力滞和荷载有效分布宽度三个方面,探讨箱梁内力的计算分析理论.作者主
该文将根据实际工程问题中边坡锚杆支护作用特点,不失一般性地建立能等效表征锚杆作用机理的边坡锚固问题的有限元数值模型,由不同的C、、Φ、E、μ值等效模拟边坡土体不同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