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可视化技术在精准肝切除中的应用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538392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研究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发现肝脏脉管解剖变异、明确肿瘤与周围肝内管道的立体毗邻关系、协助术前评估以及制定精准肝切除手术方案中的作用,同时说明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制定治疗方案方面给传统二维影像带来的改变。2.研究三维可视化技术在提高手术切除率,以及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3月1日于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就诊需行肝切除治疗的40名肝胆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入组患者术前均进行上腹部CTA检查,然后利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将二维影像数据重建为肝脏三维模型。术前在三维可视化模型中观察肝动脉、门静脉、肝静脉的解剖变异情况以及肿瘤与邻近肝内管道的立体毗邻关系,拟定虚拟肝切除平面,观测并记录拟切除肝脏体积、剩余肝脏体积、标准肝脏体积、剩余肝脏体积/标准肝脏体积,评估肿瘤可切除性、手术风险以及制定治疗方案。同时分别依据二维影像和三维可视化模型制定治疗方案,观察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制定治疗方案方面给传统二维影像带来的改变,然后按三维可视化手术方案实施手术并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肝门阻断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1.40例患者中,肝动脉MichelsⅠ型24例,Ⅱ型2例,Ⅲ型3例,Ⅴ型4例,Ⅵ型2例,Ⅶ型3例,未发现Ⅳ型、Ⅷ型、Ⅸ型、Ⅹ型,另外发现2例不属于Michels分型内的变异类型。门静脉变异分型中,I型(普通型)33例,II型4例,Ⅲ型2例,IV型1例,未发现特殊变异类型。肝静脉变异分型中,按照肝左、中、右静脉汇入下腔静脉的方式分型,Ⅰ型31例,Ⅱ型9例。按Nakamura分型标准分型I型31例;II型7例;III型2例,未发现特殊变异类型。2.根据肿瘤与周围肝内管道的关系,其中肿瘤压迫或侵犯肝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有5例,肿瘤压迫或侵犯门静脉及其主要分支的的12例,肿瘤压迫或侵犯肝静脉主干的的10例,肿瘤压迫或者侵犯下腔静脉的的6例。3.40例患者中有12例改变了二维治疗方案,其中6例缩小了手术范围,1例扩大了切除范围,5例因剩余肝脏体积不足改变治疗方案,其中4例改行TACE,1例改行ALPPS。4.40例患者中,35例直接进行了手术,其中右半肝切除6例,右三叶切除2例,左半肝切除8例,肝中叶切除3例,肝段切除和联合肝段切除12例(Ⅵ段切除1例,Ⅷ段切除1例,Ⅳb段切除2例,Ⅳ、Ⅴ段切除2例,Ⅴ、Ⅵ段切除2例,Ⅶ、Ⅷ段切除1例,Ⅴ、Ⅶ、Ⅷ段切除1例,Ⅴ、Ⅵ段+部分Ⅳ段切除2例),不规则肝切除4例。术后无肝功能衰竭或者死亡病例,肝创面渗血3例,胸腔积液10例,腹腔积液8例,胆瘘1例,肺部感染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结论三维可视化技术可以在术前发现肝脏脉管解剖变异,立体观察肿瘤与周围肝内管道的毗邻关系,从而进行精准术前评估以及制定手术方案,对于提高手术切除率以及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作用。
其他文献
高职院校中设置化学课程是学校基本课程的要求,同时设置该课程也是高职院校教育功能实现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改革愈演愈烈,所以如何让高职院校的化学教
近年来,微全分析系统(μTAS)发展很快[1~3],已有多种检测器被应用.电化学检测法具有微型和原位的特点,可为微环境提供高灵敏度的检测效果.电化学发光检测技术结合了电化学检测
安全是铁路工作的生命线,是铁路的“饭碗”工程。安全与否.事关稳定发展的大局。更直接关系到每位职工家庭和旅客的切身利益。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必须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
以有机溶剂作为反应介质, 聚合物为稳定剂, 通过微波辅助溶液法成功地制备了具有特殊光学性能的银纳米棱镜.利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紫外-可见光谱等手段跟踪反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