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以来,我国股票市场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蜕变,股票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方面给投资者投融资活动提供了支持——投资者可以有更多的选择余地,但另一方面也给他们带来了新的问题——选择余地的增加同时也就意味着投资时要做出必要的取舍,他们需要更加谨慎的甄别市场上的投资机会,而如何控制投资风险,更好的保护投资者也成了证券市场监管层面临的首要任务,因此退市机制便应运而生。与国外成熟资本市场相比,我国的退市机制发展历程较短,发展速度较快,美国的退市机制大约在股票市场出现140年之后,也就是经历了140年的探索、实践以及演变才最终形成较为完善的退市机制;而我国的退市机制在股票市场出现后10年左右就推出了,发展历程较短以及我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当下我国的退市机制有别于发达资本主义市场的退市机制,因此不能完全用发达资本主义成熟资本市场退市制度来衡量我国的退市制度,我们可以发现虽然我国的退市制度在推出之后不断进行探索并且不断进行完善,但退市机制的有效性仍然广受质疑。由于特别处理制度为退市制度的核心安排,因此本文主要从特别处理制度有效性方面来考量退市制度的有效性。本文主要采用事件研究法以及考察特别处理类股票投资绩效的方法,通过比较特别处理公告前后市场的反应以及特别处理公告之后投资者对特别处理股票的投资绩效方面来分析退市机制的有效性。第一章首先介绍了本研究的背景以及意义,其次对前人的研究进行总结归纳,了解前人在这个研究领域提出哪些观点,做出哪些成就。第二章主要介绍了我国退市机制的研究现状。首先介绍了退市的基本概念,然后介绍了我国股票市场上市公司退市的标准与程序,并同其他成熟资本市场退市机制进行比较。最后提出了衡量退市制度有效性的标准。第三章对我国上海证券交易所1998-2011年入市股票数量与退市股票数量进行统计分析,从数量方面来衡量退市机制的有效性。第四章我们运用事件研究法,从超额收益率与超额换手率两个方面考量了市场对2005年至2011年被特别处理股票特别处理公告的反应,同时还计算了样本在(-30,30)的日平均超额收益、日平均超额换手以及多个窗口期累积超额收益率、累积超额换手率,最后将样本按照时间以及按照行业进行细分,通过比较特别处理股票对特别处理公告的反应来考察退市机制的有效性。第五章以买入并持有的投资策略对上海证券交易所存在的所有特别处理股票进行投资,将上证综指比作市场,而特别处理类股票则作为一个特殊的投资组合,通过比较两类股票的投资绩效来验证特别处理制度的有效性,进而考量退市机制的有效性。第六章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对应的政策建议。本文的创新点在于以前学术界对事件研究法的应用主要是考察特别处理公告前后样本股票收益率的变化,进而解释特定事件对样本股票价格变化与收益率的影响,主要检验事件发生前后价格变化或价格对披露信息的反应程度。而本文对事件研究法进行了一定改进,除了考察特别处理公告前后样本股票收益率的变化外还考察了特别处理公告前后股票换手率的变化,解释了特定事件对样本股票换手率以及交易活跃程度的影响。另外本文还采用了买入并持有策略对市场上存在的所有特别处理类股票进行投资,比较了该类股票的投资绩效与市场组合投资绩效的差异,进而考量退市机制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