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少数民族文化开始受到国内外人士的广泛关注。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形式,也由先前的翻译文学作品这种单一形式,向译介各类作品,同声传译,交替传译,以及在孔子学院开设文化课程等多元形式转变。因此,相关口译人才的培养,对传播少数民族文化,进一步发展中国经济,提升其政治地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以耶夫·维索尔在《语用学新解》中提出的顺应论为理论框架,研究少数民族文化口译,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语言具有变异性,协商性以及顺应性的特点,详细阐述了顺应论以及其四个研究角度,即:语境关系顺应,语言结构顺应,动态顺应和意识突显性,强调了顺应论在口译研究中的重要性。第二部分,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对现场视译所获取的有声资料以及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后,分别从语言障碍,文化背景,称谓,习俗等几个方面对少数民族文化口译中出现的问题和口译工作者易犯的错误等进行阐述与分析。主要以口译维吾尔文化时出现的问题为例,辅之其他的一些少数民族文化口译问题。实验分为两组,一组的考察对象为口译班的汉族学生,另一组由维吾尔族口译专业的学生组成,通过对比发现对语言,文化背景,称谓,习俗的熟悉程度,直接影响口译的效度。英语水平的高低,也决定了译出语质量的高低。因此,运用适当的口译方法,以及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学习,对提高口译者的口译能力是有所帮助的。第三部分,分别从语境关系顺应,语言结构顺应,动态顺应,意识突显性四个方面,阐述顺应论在少数民族文化口译中的应用,同时提出一些策略,包括:省略法,音译法,意译法,直译法,解释说明法,以及多种方法并用,来解决口译少数民族文化时遇到的问题。本文通过例举大量实例,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期为口译工作者更深刻的了解少数民族文化,运用顺应论口译少数民族文化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