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总任务,并以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作为社会主要矛盾。在这一新时代中,在物质财富继续实现极大增长的条件下,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出来。这是习近平文化自信建设和文化发展战略提出的重要理论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自信作为“四个自信”之一,作为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被提出,作为民族的灵魂被强调,其重要地位进一步显现。当然,就外部条件而言,习近平文化自信建设和文化发展战略也与他对激发新的发展动力、破除文化霸权主义、坚定马克思主义发展方向的深层设计有密切的关系。正如习近平多次阐释的那样,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性条件之一,具有毋庸置疑的重要意义。习近平“文化基因”论为文化自信建设提供了一种根基性的指引。文化自信建设必须知道建设什么,首要地,当然要知道文化的根基是什么,习近平借用了“文化基因”的概念。习近平自身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修养,他一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基因”具体内容进行独到的分析,甚至提出对传统文化进行“基因测序”问题。但是,他的“文化基因”概念的内涵却指向了一种融合的“文化基因”,从外延上来说,包含了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坚定信念,包含了对中国革命文化、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的深刻体认,包含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和深切理解,同时也包含了对于西方优秀文化的清醒认识。融合的“文化基因”可以归结为“红色基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和国外优秀文化基因三者的统一。正是这种融合文化基因才充分体现出对现代化的适应性,对西方文化的融合性和对世界的传播性。习近平“文化基因”论包含了丰富的思想内容,同时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就概念来说,融合的“文化基因”概念体现了文化的人民性,坚持了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的辩证统一,就概念所建构的规律而言,融合的“文化基因”为中国和世界新的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就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而言,融合的“文化基因”是中国发展文化自信、实现文化复兴的根基和动力,是中国推动文化创新、保持文化活力的方向和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