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的城市增长边界划定研究——以重庆市主城区为例

来源 :重庆工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peng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但城市用地扩展过度依赖无序粗放型土地资源消耗模式,导致大量优质耕地和生态用地被侵蚀。面临当前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资源约束趋紧的严峻形势,以及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需求日益增长,中国也在不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快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体制改革。在城乡建设规划方面,城市增长边界作为遏制城市无序蔓延,引导城市空间有序发展的一种技术手段和政策工具,得到广泛研究和实践应用。目前,城市增长边界划定研究还处于探索拓展阶段,尚未形成成熟、系统的划定方法操作细则。中国也实施了一系列类似城市增长边界又具有中国特色的空间管控工具,用以控制城市无限扩张、协调城市生态保护与空间增长需求之间的矛盾。但在实践过程中各项空间规划自成一体,缺乏相互作用机制,造成规模边界相互冲突、用地权属矛盾、各部门利益难以协调等问题,严重制约国土空间开发和保护。因此,如何在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通过合理划定城市增长边界,缓解城市开发与生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实现城市开发精明增长和生态环境精准保护的有机统一,仍是当前研究的重要议题。
  重庆作为山地城市的典型代表,独特山水格局促使城市发展逐渐形成“多中心、组团式”的城市空间结构,相较于平原城市或单中心城市,复杂的地形地貌导致建设用地可拓展空间更为局促,山地敏感环境约束下使得生态环境保护更具有挑战性。鉴于此,本文以重庆市主城区为研究对象,充分掌握1995-2019年研究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演变规律基础上,一方面,综合分析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划定城市刚性增长边界;另一方面,利用线性规划模型和FLUS预测模型,以提升区域生态效益为目的设置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模拟预测出2035年重庆市主城区土地利用优化情景,划定城市弹性增长边界,并从技术优化、政策体制和长效管理机制三个层面提出城市增长边界管控对策建议。得到以下主要结论:
  (1)1995~2019年重庆市主城区景观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数量结构上,各用地类型呈现出“一升一降四稳定”的变化特征,即建设用地面积呈明显上升趋势、耕地面积呈明显下降趋势,林地、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地的面积维持基本稳定趋势。转入类型以建设用地和林地为主,转出类型以耕地和林地为主。空间形态上,景观形态结构整体朝复杂化方向发展,斑块分离程度逐渐扩大,优势类型图斑的连通性和数量占比下降。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整体呈下降的变化趋势,耕地与林地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贡献率最大。
  (2)重庆市主城区生态环境质量由低到高,呈现出以渝中区为基准由内向外辐射延展的递增趋势,高质量区域景观类型以耕地和林地为主,低质量区域景观类型集中在建设用地。依据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和战略布局构建出生态安全格局,并将其划分为高、中、低三个水平。识别出生态源地1668.52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0.34%,生态廊道共21条,总长度为515.5km,生态节点共40个,并将生态源地作为城市刚性增长边界。研究用少量的城市刚性增长边界保障区域生态安全,避免了城市无序扩展占用高质量生态用地。
  (3)从重庆市主城区2035年用地情景中提取出建设用地进行修正,最终划定城市弹性增长边界规模为1825.72km2,边界内现有建设用地规模为988.66km2,到2035年城市发展的预留空间为837.06km2。并对预留空间规划使用年限按照近期、中期和远期三个阶段进行重分类,使得扩张整体上满足由内向外的分布规律。本文划定的弹性增长边界符合城市扩展的一般规律,满足区域未来15年的供地需求,可有效引导城市协调高质量发展。
其他文献
现代社会各个领域发展日趋向好,人类在满足生活中的基本物质需求后,逐步开始对精神需求有了更高的标准。随着互联网的进步,各个行业也与其息息相关。推荐系统就是其中一联结的纽带,它通过协同过滤、矩阵分解等数据方法实现用户与项目肖像建模、用户评分预测、兴趣喜好匹配与个性化推荐。但是由于矩阵分解预测的精度与预测准确率要高于基于领域的协同过滤以及内容过滤等算法,在过去的十年中,其一直是广最受欢迎的个性化推荐技术
学位
学位
寒区盐渍土边坡除受盐渍土自身湿陷性和盐胀性影响外,还受到季节性冻融循环作用,在春融期极易发生失稳破坏。本文依托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子题“高陡边坡、高填及特殊路基的健康监测、全生命期安全评价和预警平台方案设计”(编号2016YFC0802203)进行研究。论文主要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果如下:  (1)通过冻融循环试验,分析了冻融循环作用下盐渍土抗剪强度参数的变化规律。得出当含盐量一定时,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
学位
随着我国基础建设的不断发展,混凝土的需求量有增不减,而水泥作为混凝土基本组成材料之一,其使用量也不言而喻。水泥产业是最耗能的高温加工工业之一,为生产水泥而消耗的能源、排放的温室气体数量之大,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注意。近年来我国也提出了绿色生产的口号,如何在水泥生产与使用过程中兼顾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土木建筑行业面临的重要课题和重点研究方向。为促进水泥生产与使用过程中的节能减排,本文试验研究了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随着油气勘探的深入研究,要求越来越精细,微地震技术是在地震学和声发射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并且应用于工程领域的一门新型地球物理技术。微地震监测的主要原理是利用水力压裂或者高能气体压裂等压裂方式,对目标层位进行压裂,目标层位周围岩石在应力的作用下产生破裂,从而引发微小的地震,即微地震。利用检波器接收到微地震的地震波信息,反演出微地震震源位置,在剖面图上震源点的集合就能大致描述出裂缝的形态。通过上述过程,
本论文应用失重法和电化学测试技术进行了模拟高温高压CO/HS腐蚀试验、硫化物应力腐蚀试验、氢致开裂试验和电化学腐蚀行为试验及电偶腐蚀特性试验,主要研究了SM 80SS典型套管钢的CO/HS行为及与高镍基合金G3偶接时的电偶腐蚀特性。并利用SEM、EDS和XRD分析技术进一步研究了SM 80SS套管钢腐蚀产物膜的微观形貌特征、组成元素、组成物质和腐蚀产物膜的形成机理。从而对典型套管钢SM 80SS的
学位
景观格局和生态服务价值研究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区域的景观格局变化越来越频繁,景观格局的变化影响着区域的生态安全,也对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产生严重的破坏。如果对某区域的景观格局和生态服务价值进行研究,能够为该区域优化空间安全格局和提高区域生态服务价值提供重要的借鉴和参考。本研究以2000、2006、2012、2018年重庆市主城区TM/OLI_TI